蘇炎聽著這狐妖的話,卻是愣在原地很久,他從這狐妖的話語中,聽到了兩個重要的資訊,第一個就是在太古之時,也就是神農所在的那個年代,人族貌似還是一夫一妻制…
當然這個沒讓蘇炎有什麼吃驚的地方,畢竟看了許多超古代的人族著作,他也能想象出,當時的人族有多麼偉大,又為整個世界,做出了多少貢獻。
另一件事,也讓蘇炎越發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惡意,那就是現在的人對狐族的印象已經從祥瑞,轉變為了兇獸。
這讓蘇炎想起來,其實狐狸在人族最開始的印象裡,還是好的印象,直到在唐朝之後,開始急轉而下。
其實自古以來,在一開始時,狐狸,或者說狐狸的形象,還是偏好的時候,有明文記載:
“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
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女。”
引《周書》:“成王時,青丘獻狐九尾”
這裡能說明當初禹王治水之時,曾經就娶過九尾天狐塗山氏,女嬌,雖然後面禹王因為操心洪水問題…三過家門而不入了,搞得女嬌守活寡,但就連禹王自己都說:
“這是上天對我的姻緣的徵兆啊!”
這說明禹王並不會看不起九尾狐,也並沒有因為她是妖族而嫌棄,更是覺得是好的徵兆,連當時的人王都會娶九尾狐而感到高興,那之後的狡詐,兇惡,又從何談起呢?
後世在東漢年間,說文解字,更有詳細解釋:
“狐,祆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
也是說的狐狸就算是死,也是面向自己的巢穴,說起它們來,讚美之情溢於言表,更不存在唐朝之後的兇惡形象。
當然萬事都具有兩面性,蘇炎也能理解,狐族能有完美的智者,清修的聖者,在看到自己天賦帶有吸收人族景氣,實力就可以突飛猛進的時候,又有多少妖能忍住這樣的誘惑?
別說是妖,就算是大多數自詡為“聖”的神仙,也難以做出選擇。
蘇炎想到這些,不免替狐族感到不值,似乎是人族犯下的錯誤,只要推到妖族身上,尤其是狐妖身上,就足以被諒解,它們就是這樣的壞,就是這樣的惡。
蘇炎在理解到這一點以後,他對面前這位還能堅持清修的狐妖,心裡更是增添了幾分佩服的意味。
不由得裝作怒氣衝衝,皺著眉頭的怒道:
“胡說,真是胡說八道,你這狐女,怎麼淨說些胡話?當初人族禹王與你們青丘塗山氏,喜結連理,視為祥瑞,什麼陰險狡詐?我卻是未曾聽過!莫要再說胡話了!當然若是狐族為惡一方,那自然與兇獸全無不同。”
蘇炎這一番話倒是說的這狐女愣在了原地,她似乎是記起來,某些隱藏在腦海深處的回憶。
在重重的看了蘇炎幾眼以後,卻是不由自主的後退了幾步,重新整理了衣衫,搖身一變,換了一身紫衣,纏帶,束好青絲以後,對蘇炎微微欠身行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