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重生從狼堡開始> 513 扳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13 扳平 (1 / 2)

搶斷成功的斯內德沒有選擇像此前一樣,傳一箇中規中矩的球,而是選擇了前插。

被斷球的克拉尼察當然不答應,轉身就過來封堵斯內德。

克拉尼察的身高有一米八五,雖然大個子在多數時候都是佔便宜的,但有些時候,卻並非如此。相較於一米七的斯內德,克拉尼察著實有些笨拙。

斯內德左右腳來回拉球,身體的重心在瞬息之間,已經轉換兩次,也順利完成了擺脫。

完成擺脫的斯內德,繼續帶球向前跑了幾米,直到遇上莫德里奇,那個在開場就斷掉斯內德傳球的男人。

斯內德踩了一腳皮球,奔襲的勢頭頓時轉換為靜態。

莫德里奇也沒有上搶,隔了大約1米的距離,靜候著斯內德的下一步動作。

“喔噢,斯內德沒有傳球的意圖,這是想著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麼?還有莫德里奇,也沒有動作,兩人就像中世紀的騎士一般,宿命般的對決。”天空電視臺的解說員安迪.格雷有些興奮。

話說歐洲人就吃決鬥這一套。

談及歐洲人決鬥的傳統,大抵還可以追溯到日耳曼民族尚未開化的年代,那會人們一同打獵的時候,有時會出現兩人射中了同一個獵物的事情。雙方為了獵物的歸屬各執一詞,爭執不休,卻又誰也說服不了誰。這個時候,雙方就會找到有公信力,一般是部落中的老人作為見證人,然後兩人畫個圈子,就在裡面開始決鬥。誰拳頭大,誰的話就是真理。

這種方式隨著日耳曼民族的興盛而流傳到歐洲大陸,成為一種傳統。

公元501年,日耳曼勃艮第國的耿多巴德國王鑑於當時訴訟中的偽證氾濫,明令在審判中可以透過決鬥來取“證”,由此掀開了司法決鬥的歷史,並被日耳曼諸國所普遍仿效。

這個奇葩的審判法規定,當控辯雙方說辭互相矛盾,難辨真偽時,就帶上武器決鬥吧。

大家相信神明是英明且公正的,正直的一方會得到神明庇佑的,贏得決鬥。而法律,也理所應當判定得到得到神明庇佑的一方勝訴。

果然是拳頭大才是真理。

這樣的法令,讓個人戰力一般的苦主欲哭無淚,所以後來,也出現了代打的現象,甚至衍生出一條產業鏈,出現了職業的決鬥士。

而這種自上而下的尚武風格,也造成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對於死刑認知方面與東亞文化圈的偏差。

對於中世紀的歐洲,能留下全屍的絞刑,屬於一個極具羞辱性的處刑方式,多用於中下階層。至於貴族,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則希望死於刀劍之下。這也是法國大革命時候,波旁王朝的國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被送上斷頭臺的原因,這是一種貴族的死法。

球場上,斯內德和莫德里奇四目相對,如同一幀靜止的畫面。

演播室裡,安迪.格雷熱血賁張。

突然間,斯內德動了,但卻不是安迪.格雷所希望的那種動。

“哦,不——”安迪.格雷失望道。

球場上,斯內德抬高左腿,大幅度擺動下,腳弓重重的拍在皮球的側邊,將球傳向右前方。熱刺的禁區右側,陳青已經卡好了位置。

“唉,多好的證明自己的機會,居然會選擇傳球……”滿腦子騎士般對決的安迪.格雷語氣裡充滿了惋惜。

但他的搭檔顯然不是這麼想的,年紀更大一些的馬丁.泰勒讚歎著,“漂亮的傳球,斯內德沒有受莫德里奇的影響,只是在等陳青落位。清晰的思路和大局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