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世界盃競技場內,人聲鼎沸。
看臺上不時傳出“思密達”的聲音,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當然,這並不影響陳青坐在弗格森的身邊觀看比賽。
弗格森幾乎不怎麼發聲,只是有時在曼聯進攻之後,會問一問陳青的看法和見解。
弗格森的蘇格蘭口音有些重,語速也比較快。好在陳青的英語學的不錯,並不會出現溝通不暢的事情。
換個英語不好的,就不好說了。
另一個世界裡,據說,弗格森和瓜迪奧拉在紐約曾有過一次會面。
弗格森在自傳中描述了這段會談,蘇格蘭老頭很熱情的邀請瓜迪奧拉來曼聯做他的接班人,還告訴瓜迪奧拉,如果瓜迪奧拉接到了其他球隊的邀約,請務必告訴自己。
但英語不好的瓜迪奧拉在多年以後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及這次會談,表示自己可能沒聽明白弗格森說了些什麼。只記得會面的餐廳很是富麗堂皇,最後是弗格森買的單。
得益於黃金vip看臺的獨特視角,以及弗格森的提點,陳青很快便明白弗格森的戰術思想。
和很多時候都喜歡苟一苟的馬加特的不同的是,弗格森的曼聯更習慣不停的去衝擊對手的球門。
不說魯尼和和馬凱達兩個前鋒。
就連埃弗拉和奧謝這兩個邊後衛,幾乎都快要壓到前場去了。
中場的吉格斯、安德森和卡里克也是一樣,要不自己上,要不就快速的把球分出去。
曼聯的攻勢,從開場之後,就沒有停止過,如同沙灘邊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不把球拍進去,就不罷休。
這大概和弗格森的球員生涯有點關係吧。畢竟,前鋒出生的主教練,總想要站著就把比賽給啃下來。
當然,這種戰術對於陳青來說,其實也不算陌生。
畢竟,想要站著把比賽啃下來,衝擊力自然是不能少的,速度是曼聯進攻的核心要素。不管是球員的衝擊速度,還是球員週轉球的速度,都要絕對的快。
弗格森的球隊,但凡有靠譜的邊翼,果斷兩翼就要飛起來。
而這,對於陳青來說,也並不陌生。身體素質幾乎點滿的陳青,從踏入職業球場的第一場比賽,就在用自己的速度去撕開對手的防守。
球場上的這支曼聯,似乎衝擊力還有些不夠。
不過,這正是陳青出現的意義,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