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圖片報》
“量德甲之物力,結法甲之歡心!”——《法蘭克福匯報》
“悲哀!德甲的悲哀!如果讓沃爾夫斯堡奪冠,那就是整個德甲的悲哀!”——《柏林日報》
“沃爾夫斯堡和拜仁慕尼黑,就是誰有資格代表德甲?”——《慕尼黑晚報》
“擇日再戰!”——《沃爾夫斯堡晨報》
……
沃爾夫斯堡在2月18日兵敗巴黎,成為了德國媒體在本週的新聞爆點。
當然,除了沃爾夫斯堡的本市報紙在力挺球隊,大多數媒體都站在上帝視角對沃爾夫斯堡冷嘲熱諷。
一方面是因為德國人原本就瞧不上法國人,另一方面,則是本賽季沃爾夫斯堡一家獨大,也的確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晴天送傘,雨天收傘。
扒高踩低的活,在哪個行業都是這樣。
哪怕聯盟杯的第五圈比賽並沒有結束,一週後,沃爾夫斯堡還要和巴黎聖日耳曼再做一場,才能決定誰會晉級,誰會淘汰。但媒體可不在乎這些。
當然了,這其中也少不了一些渾水摸魚的。
比如《柏林日報》,他們發表的這篇報道更像是一片檄文。因為在聯盟杯三天後的21號,德甲聯賽的第21輪,正是柏林的球隊赫塔俱樂部客場挑戰沃爾夫斯堡。
柏林的媒體人大概是希望這片檄文之後,自己城市所在的球隊,能夠成為揭竿而起,打到沃爾夫斯堡的第一支力量。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記》上就是這麼寫的。
雖然《柏林日報》的撰稿人大機率是沒有看過太史令的傑作,而且沃爾夫斯堡也不曾摘取過德甲的桂冠,但意思大抵是這樣的。
話說也不怪柏林人這麼想。
在當前的德甲排名裡,只輸掉一場比賽,拿下57分的沃爾夫斯堡自然是獨一檔,但排在沃爾夫斯堡之後的,卻正是積39分的漢堡和柏林赫塔這兩支球隊。因為淨勝球的關係,柏林赫塔的排名還在漢堡之上。
可以說,如果不是本賽季沃爾夫斯堡的異軍突起,這個節骨眼,排在德甲頭名的,應該是柏林人才對。
不過這世上哪有這麼多如果。
所以儘管柏林人嫉妒到面目全非,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德甲榜眼的位置上盤著。而且,還要一直提防著拜仁、漢堡這些大佬,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幫LSP可能又會騎到自己臉上來了。
琢磨著謀朝篡位的柏林人終於等來了21號,與沃爾夫斯堡刺刀見紅的這場比賽。
柏林赫塔這個冬歇期有免籤引進了兩名後衛,萊昂德羅.庫弗雷和馬爾科.巴比奇。
不過就和拼夕夕砍一砍一樣,雖說免費的不一定是假貨,但低配或是減配是少不了的。
這兩位後衛雖然都曾入選過國家隊,而且還是阿根廷和克羅埃西亞這樣的一流強隊,但兩人的職業生涯都已經走了很久的下坡路。所以加入球隊之後,並沒能獲得主教練的信任。
柏林赫塔的首發陣容,和聯賽前半程對陣沃爾夫斯堡的那場沒有任何的變化。
只能說柏林赫塔的主教練呂西安.法夫爾的確是個長情的人吧。
當然,柏林赫塔是上個賽季的德甲第十,沒有歐戰比賽,能夠做到以逸待勞,也是球隊陣容能夠這麼穩定的另一方面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