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是一種傳統喪葬方式,通常指的是在人死後將屍體運到指定地點,讓禿鷲或其他鳥類、獸類吞食屍體。”
“葬的理論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在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
“藏區高原的人們推崇天葬,認為用“皮囊”來餵食胡兀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
“但是,在章維小鎮這裡,當地人他們對於屍體的處理方式,並非是直接完全將屍體送上高峰,任由禿鷹或其他鳥獸啃食。”
“而是會由剝屍人先行剝去血肉,之後將血肉送上高峰天葬,屍骨卻保留於家族宗祠之中。”
“其實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民俗做法,並不能保證完全消除屍體的陰氣,甚至有的執念過深的逝者,會由於血肉筋骨的分離而產生大量怨氣,成為怨煞之類的陰邪,在人間為非作歹。不僅自己無法投胎轉世,甚至還會影響陽間的凡夫俗子”
“想必,這個陸純村長,之所以要找剝屍人來做這件事,就是想將因果給嫁接到剝屍人身上。”
“因為單純將血肉和筋骨剝離這種事,其實殺豬匠也能幹,只是畢竟要讓人‘骨肉分離’,這是要沾染因果,導致天罰的事情,尋常凡人不敢輕易著手,因此,才有剝屍人的存在理由。”
“陸純村長告訴我有兩個壯漢正在村子裡等著剝屍之後,我便開始與陸純村長協商價格。”
“這也是剝屍人這一行的規矩,因為師父在我六歲那年,將我領進門的那天晚上,他就說過了,剝屍人在替死人剝屍之前,一定一定要先於死者的家屬商量好價錢。”
“萬萬不可等剝屍之後再商議價格。”
“一方面,這是為了防止剝屍的過程中,剝屍人因為還沒收到錢,所以心不定,容易導致剝屍的過程出現錯漏。”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一些白白替死者家屬承擔因果的惡劣事件發生,畢竟在古時候,封建社會常有這種事。本身於死人打交道,極其不受待見的剝屍人,更是容易在剝屍結束之後,拿不到應有的酬勞。”
“基於雙方的利益保護下,提前議價就成了剝屍人這一行雷打不動的老規矩。”
“陸純村長是個實在人,給我說道:按照咱們這邊的規矩,剝一具屍體,是給1200,兩局屍體就是2400,沾了4這個字不吉利,我自己做主,添100,給你2500塊,你看這件事能做不?”
“我比較滿意,因為剝屍人的行情雖然全國各地都不太統一,但是1200一具屍體,不算低價,算是中上的價錢。”
“況且,我迄今為止,也才僅僅剝過一具屍體罷了,自然也沒有那個立場和能力,去要求更高的價格。”
“2500塊,已經足以令我短期內吃飽喝足,我爽快答應下來,並且讓陸純村長前面帶路,趕緊帶我回他們村子進行剝屍。”
“回去之前,我先在荒墳這邊等候抬棺人們將棺材裡的死者下葬,他們聽取了我的建議,讓棺材底下的女人走到隊伍最後面去,免得擋住了陽氣。”
“事情結束以後,我跟著陸純來到山水村,一到村子,他就將2500元交到我手裡。”
“並不是全都紅色大鈔,而是有些紅紅綠綠,甚至還有十元二十元的零錢拼湊成的2500塊。”
“其實這樣也好,出門在外, 我也不想走到哪裡都掏錢讓人找錢,有零錢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