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夠用,這是漢室目前最大的問題,即便是開始攻略南貴的劉備也是一樣。
至於海上,那就更缺人了,甘寧到處抓人也都填不滿周瑜留下的建設窟窿。
最慘的還要屬曹操,北貴本來就是難啃的骨頭,他們不得不開始打持久戰,後勤就更加難以為繼,即便是現在還能透過帕提亞走運輸,但是一旦開戰,這運輸線可就是完全斷了。
所以荀或十分的頭疼,他不停地調動人手,努力的給營地省吃節用,就是為了最後讓曹操有一個穩定的營地,不至於被阿文德一發衝擊給打垮。
從陳宮,程昱等人口中瞭解到北貴喀布林河谷的形勢之後,荀或就訂下了徐徐而進,步步為營的戰略,不急不慌,慢慢來,也不要想著什麼特別的辦法,就順著河谷往內推進。
這條路是貴霜的死穴,但也是貴霜力量最大的地方,換其他人的話肯定想著繞道或者避讓,然後荀或再三確定之後,最後還是決定走喀布林河谷,一座城,一座城的修過去,靠著防守反擊,將貴霜整死。
相比於其他作戰方式就算能贏也損失慘重,荀或的方式卻屬於日積月累,真正能將貴霜削死的那種,而且一路城池修過去,糧草後勤的問題也會解決大半,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但是問題是後院不能起火,一旦被帕提亞截斷了補給線,他們這就成了一座座孤城。
所以荀或必須在帕提亞反應過來之前,趕緊把所有營地連成一片,保證強有力的生存能力。
在荀或眼裡,至少也得有三個月的容錯空間。
不過荀或現在多出一個月的東西都費勁,所以他很頭疼,即便是精銳軍團四處去抓俘虜修城,依舊難以達到他的要求。
不過他實際上是有備選方案的,又程昱提供的方案。
那就是吃俘虜,字面意思,沒有任何的代指。
而荀或作為謙謙君子,他並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將這個方案作為了備選。
這種沉默放程昱都有點恐懼,說實在的和李儒共處程昱都沒有這種感覺。
可當荀或這種白團子,突然變黑之後,帶給人的恐懼感即便是程昱都得緩一口氣,實在是太讓人驚悚了。
曹操現在的牌面並不少,但是荀或本著減少後勤線的壓力,降低己方損失的想法還是選擇備用這種計劃,畢竟比發展建設的話,荀或這種內政大老,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人物。
他很清楚當斷則斷的概念,吃俘虜對於荀或來說是一個道德層面的考驗。
但是沒有任何猶豫,他依舊安排了前期的準備,將所有的俘虜按照坑殺的標準開始做準備。
一旦真的事不可為,保證可以立馬執行計劃。
曹操很自然的採納了荀或的建議,準確的說,在荀或沒和曹操鬧翻之前,荀或的建議一般都會被採納的,雖說採納之後,都會隨著戰事的發展,最後因為曹操浪翻天而被迫變更計劃。…
即便這個世界,荀或是漢室黨,可他曹操也是漢室黨,二人雖然不是君臣,但是亦是同朝為官,關係可能比原本的歷史還要好上一些。
可以說除了程昱之外,誰都不知道荀或做了這個工作的準備。
有人看出來了,但是也不確定荀或是不是這個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