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百座箭塔佇立的時候,北匈奴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力。
他們雖然謹慎的選擇了將營地後移,但是因為漢室始終沒有發動進攻,所以他們始終沒有踏出最後一步。
阿拉提親自寫信告訴他們,只要堅持到大軍班師回朝,那麼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漢室在等,北匈奴也在等,時間就在等待中悄然流逝。
在地面上架空一尺高,鋪上橫樑和木墩,然後一層層的木板就這麼鋪了上去,裡面幾乎填滿了草木。
再加上大量的木釘,很快一座嶄新的木城拔地而起,這讓北匈奴營地的人感受到了空前絕後的壓力。
但是他們不能走,一旦亂動,外出之後露出的破綻,會讓漢室輕鬆將他們擊潰。
有營地的時候,老弱病殘都可以充當壯勞力,來解放士卒。
當沒有營地的時候,老弱病殘,那可就是純純的拖累了。
更何況,他們佈置的血祭儀式是固定的,無法移動。
不願意放棄龐大族人,也不願意放棄血祭儀式的北匈奴,只能被迫看著漢室把一個碩大的基地建在他們的跟前。
漢室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包括韓世忠在內的所有將領基本上都在輪班參與建設。
經過溫養,經過改造的木頭,在數萬漢軍的努力下,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營地的建設。
這個營地幾乎是碾壓北匈奴營地的存在,平均高度要搞出北匈奴二尺有餘,而且還有百餘座箭塔佇立。
別說北匈奴營地的人強攻了,就算是北匈奴大軍返回來,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也得掂量掂量損失。
當然,在漢室修築營地的這幾天,北匈奴當然不是什麼都沒有做。
他們雖說蠢,但是還沒有蠢到完全放任漢室建設的程度。
不過精銳都被調走的他們,面對秦玉良的白桿兵和陳到的白眊兵,他們只能數次無功而返。
等到箭塔被修建完成之後,漢室防守起來就更加的容易了。
來去如風的騎兵,面對床弩的覆蓋性打擊,也只能退避三舍。
漢室精妙的把距離控制在一里這個範圍之內,既能帶給北匈奴壓力,又不會讓北匈奴有致命的危機。
等到後面的時候,韓世忠直接放棄了外圍的防守,營造出一種防守鬆懈的感覺。
北匈奴果然上鉤,他們直接捨棄了騎馬,在夜間匍匐前進,趁黑朝著漢室營地進攻。
可惜的是,漢室的營地建築實在是太完善了。
最外圍一圈的木製營地裡,充斥著大量類似於地堡一樣的崗哨建築。
眾多被韓世忠佈置的暗哨躲在這些建築裡,靠著中空的木質結構,讓腳步聲的傳播變得更為清楚,再加上可以活動拆卸的木板,他們能輕鬆的知道外圍是否有人來襲,還能順帶確定大概的數量。
甚至於他們還在這些崗哨裡配備了完整的物資,三人一組的暗哨,甚至還能在裡面輪班休息,完全不比在營帳裡面差。
尤其是白天,在箭塔的注視下,他們甚至還能躲著休息,避開砍伐木頭,修繕建築的體力活,別提有多輕鬆了。
在這種完善的防禦體制下,漢軍計程車卒就算有個別偷奸耍滑的存在,但是在數十組甚至是數百組的基數面前,北匈奴的夜襲根本沒有一點點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