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又不是董卓,手上精銳那麼多,他們這麼做是把優勢發揮到極點了,也把劣勢發揮到了極點。
兵分五路那也得你打的過對面再說啊,就他們手底下這些臭魚爛蝦,要是不靠數量,被人家說不定一波就揚了。
袁紹打算以勢壓人,直接強攻虎牢關,不做任何計策,就是靠著人數莽。
這也是他從黃巾身上學到的人海戰術,當初要不是郭昊一把火把糧食燒沒了,他們打不打得過黃巾還兩說呢。
經歷過黃巾之亂的眾人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袁紹的提議。
被圍困在大營那段時間簡直是他們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光。
現在能用這種戰術來對付別人,他們可太願意了。
說道這,諸侯有點不放心袁術,可別被人家把糧食再燒了,那樣可就搞笑了。
一群人想了想,趕緊把兵馬調到糧草周圍的地方保護糧食。
他們可不想走黃巾的老路,而且當初滅黃巾可就是郭昊一手促成的,他們可不想重蹈覆轍。
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往虎牢關,袁紹這一手確實是良策,畢竟主動權在聯軍手上,袁紹想用什麼方法都行。
袁紹想要虎牢關決戰,那麼郭昊也就只能跟袁紹在虎牢關決戰,畢竟郭昊的目的又不是單純的打敗聯軍。
而且這個計策對於袁紹來說很有利,袁紹手下的謀士早就分析過了,此戰勝負五五開。
未戰先謀敗可是一個謀士的基本素養,一群人早就把之後的路算好了。
袁紹刻意放縱諸侯的私心,反正到時候死的人越多,他未來面對的對手就越弱,這些對於袁紹來說是很有利的。
打贏了郭昊能得到什麼,到時候功勞說不定全是袁術的,和他有什麼關係。
要不是手下謀士阻止,袁紹都想直接私通郭昊,把這二十八路諸侯賣個好價錢了。
畢竟郭昊勢大,聯手削弱郭昊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袁紹也只能遺憾的放棄這個可怕的想法。
決戰虎牢關,對於袁紹來說實在是太有利了。
不但能消磨未來敵人的勢力,而且還能大大提高他的名聲。
贏了,他就是天下楷模,清君側的正面人物;輸了,那就是因為麾下的諸侯爾虞我詐,不願意盡力對付郭昊,他袁紹就是個悲情英雄。
不論輸贏都能讓他的名聲大震,吸引來無數的文臣武將投靠,只會讓他更強大。
孫堅、丁原領了先鋒職位,朝著虎牢關跑去,決戰歸決戰,先試探試探情報才是正理。
世家的觸手雖然長,但是想在戒嚴的時候再把情報送出來,那就有些不現實了。
所以這守軍的情報,還得聯軍自己收集。
諸侯晃晃悠悠地朝著虎牢關出發,百萬大軍的排程可不是遊戲,點一下就能過去,他們要忙的事情也不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