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袁紹發繳文已經過了數月,會盟終於正式拉開了帷幕。
不得不說,世家是真的有本事,數月之內湊集百萬大軍征伐所需要的糧草、武器。
而且更是把大漢十三州所有人動員了起來,即便是劉表這種想要坐上壁觀的漢室宗親都不得不派出一點人去參與會盟。
原因很簡單,益州牧劉焉因刺殺死在了益州,雖然其子劉璋繼續領益州牧統帥益州,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了世家討伐的決心。
劉璋有心想要替父親報仇,可是壓根找不到仇人。
手上的屠刀舉過頭頂,卻發現仇人遍地都是。
他麾下的每一個世家居然都有嫌疑,他麾下的每一個文武都有可能是世家的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漢代最重忠孝。
其中孝自不必多說,孝之一字乃是大漢的根本。
至於忠,其實就要分情況說了。
其一自然是大漢天子,作為帝國的最高領導,自然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效忠。
只不過,漢天子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一個文化符號,能見到天子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絕大多數人除了效忠大漢天子以外,還有一個日常能接觸到的實際效忠物件,那就是他們的主公。
同樣,第三種情況就是漢朝的官場。
只要你曾經在某人的推舉下做過事,就算他不是你的主公,但是在漢朝的價值觀裡,你們兩個人的關係相當親密。
這可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時代。
所謂門生故吏,正是如此。
要知道,之前世家把持著上升通道,每年的官員都是由他們來推舉的。
而大多數官員都是洛陽幾大千年世家的門生,幾乎整個中原都在洛陽世家的輻射下。
咽不下被趕出洛陽這口氣,這些世家可是發動了自己所能發動的一切。
劉焉想袖手旁觀,哪有那麼容易,出門就被死士刺傷,最後因為傷口的毒發而身死。
劉璋只能把殺父之仇埋在心底,然後派麾下的文武參與酸棗會盟。
在瘋狂的洛陽世家動員下,酸棗會盟的諸侯可不止是十八路那麼簡單了。
且說來的諸侯都有那些,姓甚名誰。
第一路,四世三公,門多故吏,袁家嫡出,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
第二路,四世三公,門多故吏,袁家庶出,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
第三路,聲如巨鍾,丰姿英武,白馬將軍,幽州刺史公孫瓚字伯珪。
第四路,英雄貫世,勇氣無雙,江東猛虎,長沙太守孫堅字文臺。
第五路,漢室宗親,仁義無雙,德厚溫良,徐州刺史劉備字玄德。
第六路,亂世梟雄,治世能臣,足智多謀,陳留太守曹操字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