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出列反駁。
蔡邕走上前一步對著劉宏拱了拱手說道:“陛下,郭將軍救國家與危難,挽大廈之將傾,平叛可謂勞苦功高,如此功勞當厚賞待之,以免寒天下人之心啊。”
說著還真情流露留下幾滴眼淚,顯然是為郭昊鳴不平到了極點。
皇甫嵩等人立刻拱手對著天子喊道:“請陛下封賞!”
數十人齊聲請命,在何進耳裡如同天崩地裂一般,當即臉色大變,他沒有想到居然會有這麼多人反對。
劉宏沒有說話,他如何不想借題發揮,一把撤了何進,可劉協遇刺終究是告訴他一件事,他現在已經沒有了任性的資本了。
若是沒有正當理由,剩下的世家是不會罷休的,他在這場博弈中失了先手,是故他現在只能忍。
等到何進犯錯,或是其他的機會。
何進跨列而出:“郭飛年方十八,如何能與朝中大臣同等閱歷,就算郭飛天縱英才,可誰能料到他是不是曇花一現呢!”
何進的話讓眾人嗤之以鼻,簡直就是放屁,非要立兩次功勞才能賞賜?
可何進的話代表的是一個態度,一個寧願和大儒,和眾多功臣對峙的態度。
朝堂之上終究是陷入了沉默,氣氛逐漸緊張,因為上位的劉宏始終沒有出聲。
難道他們猜錯了,劉宏不想廢長立幼?
一眾朝臣心中打鼓,在這朝堂之上可是錯不得啊,一旦出錯那就是滿盤皆輸。
在氣氛凝固到了冰點的時候,郭昊站了出來。
“謝陛下恩典!”
此言一處,朝堂之上的氣氛瞬間緩和,一眾功臣皆是惋惜,而大將軍則是神色舒緩。
郭昊的發言基本上就是預設了何進對他的打壓,也是讓一眾功臣失去了繼續對抗何進的根基。
眾人見郭昊神色平靜,顯然不是因為懼怕才退讓,心中對於郭昊的好感又盛了幾分。
在他們看來,郭昊此舉無異於寧願犧牲自己,也不想託他們下水。
“愛卿少年英才,自當勉勵,再為大漢出力。”劉宏乾巴巴的安慰了一句,他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