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之偉力,當真難測,非大羅乃至準聖可以揣度。”
自空間裂縫之中走出,元易腰間的九九散魂葫蘆之中傳來紅雲老祖的感嘆。
元易目光打量四周,感受著此方天地的大道痕跡,這便已經到了西方地界?
對於紅雲老祖的感嘆,他的體會並不深刻,反正大羅與聖人,於他而言,都是一樣難以想象的境界。
不過他也能模糊感應到其中的區別,想當初,他與三霄剛剛拜入師門之後,被通天帶回崑崙,自東海而行,由老師通天親自帶著他們橫跨虛空,也耗費了不短的時間。
而如今,證道成聖的通天,直接就能將他從崑崙送到西方地界。
至於說是東海之畔距離崑崙的空間距離更遠,還是崑崙至西方地界的空間距離更遠,元易也說不清楚。
對於只是小小太乙初期的他來說,洪荒天地依舊過於廣闊。
整個西方的地界比起東方來要更小,畢竟被公認為洪荒天地中心的不周山,可是完完全全位於東方的地界。
而在不周山以西的崑崙神山,也在東方地界,東西方地界的分界線甚至更在崑崙以西,由此可見東方地界比之西方地界要大上許多。
在元易的感應之中,西方確實比東方要更加貧瘠,這種感覺相當明顯。
天地間的先天造化之力近乎散盡,大道痕跡雜亂斑駁,地脈之氣渾濁,隱有暴戾,對於修行者來說,這等環境確實差了些。
其中緣由元易雖然不曾經歷,卻也知曉,都是更加古老時代的那一場大戰所致。
幾乎與三族大戰同一時期的仙魔之爭,彼時的道祖鴻鈞還不是道祖,而是仙道的開創者,或可稱之為仙祖。
與那位魔道之祖羅睺,在這西方地界一場大戰,驚天動地。
即便那個時候的兩人都還沒有超脫出大羅的層次,也非比尋常。
原本可以與崑崙相提並論的神山須彌山,便是在這一戰之中被毀去了大半,無量神山就此斷折。
到得落幕之時,那位魔祖羅睺,更是直接引爆了整個西方地界的地脈之力,差點將西方盡數毀去,哪怕是那個時候的道祖鴻鈞,也沒有餘力阻止,造就瞭如今的西方景象。
甚至元易還知道,他如今所見的西方,實則已經是經過縫縫補補之後的西方了。
西方有二聖接引與準提,於須彌山立西方教,而他們的大量功德之力,便與修補梳理整個西方地界的地脈有關。
可以想象,在修補之前的西方地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西方之貧瘠,倒並非虛言。
元易受自己固有認知的些許影響,對於西方教以及西方二聖並無太多好感,尤其是他如今還是截教弟子。
但元易也必須承認,勤勤懇懇修補西方地脈的他們,確確實實有著大功德,只論這件事,當得起聖人之名。
元易抵達的地方距離鎮元子這位先天神聖的道場萬壽山所在尚有一段距離,卻也相距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