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兩個主意都算是深思熟慮的良策。
只是,並不適合冉閔。
死守的建議被冉閔一口否決了。
9年前的昌黎之戰,讓慕容恪天下聞名,也讓冉閔初次嶄露頭角。
但是那一戰,終究是冉閔所在的一方敗了。
自那一戰之後,冉閔一直期待著能夠擊敗慕容恪。
這些年來,他屢敗鮮卑,但是與慕容恪交手卻不多。那些戰鬥,都是他防守,慕容恪進攻。最終雙方互有勝負,但是誰也沒真正擊敗誰。
因為那時,石虎給他的命令就是死守。慕容恪也只是淺嘗輒止,沒有全力進攻。
這一次,雙方都是傾國之戰,一戰而決定雙方的國運,必然是不死不休。
他早就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更何況,如今他是魏國的皇帝,不再是當年的羯趙鎮北將軍。若是死守的話,魏國撐不起長期戰爭。
而且南面的晉朝虎視眈眈,戰爭拖久了。不等燕魏雙方決出勝負,恐怕晉軍已經長驅直入,佔領了幽州,斷了冉閔的後路。
屆時,冉閔就算守住了漁陽,也只是孤城一座,遲早糧盡援絕而敗。
所以,這一戰,他必須主動迎戰,與慕容恪決一死戰!
至於,向晉朝稱臣……
進諫此言的大臣,已被他誅殺。
心高氣傲的冉閔,心中一直對當年的烽火山之戰耿耿入懷,對司馬珂不服,又怎麼會甘心俯首陳臣?
冉閔心意已決,當即點領五千精騎,一萬精銳步卒,外加三萬輔兵和民夫運送糧草,浩浩蕩蕩的殺出長城以北,迎戰慕容恪的大軍。
………………
初春。
江南的柳枝已經抽出嫩芽。
長城以北之地,還在大雪紛飛。
茫茫的雪原之上,數萬的燕軍鐵騎,激盪著一片沖天的雪霧,滾滾而來。
雪霧之中,甲衣如雪,槍戟如林,極其雄壯。
燕軍還是那隻燕軍,但是氣勢已經完全不同,一個個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士氣沖天,戰意濃濃。
在那一片如雲的旌旗之中,正中的一面纛旗,顯得格外的顯眼。
纛旗之下,一名身材修長的青年,端坐在雪白的戰馬上,面如冠玉,極其俊美,全身散發著一股勃勃的英氣,還有一種難以描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