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晉的規矩,納妃算不得大婚,歷來都是直接進宮伴君,沒有什麼儀式的。
王家雖然知道司馬珂必然不會負王曦,但是沒有儀式感,終究是有點遺憾。雖然說位視三公,但是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入宮,終究是不符王家的身份。
沒想到的是皇帝司馬珂派太常卿過來下聘,而且明確的告訴王家,一切儀式按照大婚儀式,不打半點折扣。
這對於王家來說,無疑是天大的驚喜。
王悅和王恬兩人,更是激動萬分。小妹無怨無悔的等待了這多年,終於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果。
天家的下聘,稱之為納彩。納采皇后之聘金,一般為兩萬金,但是司馬珂的納彩是五萬金。聘禮除了傳統禮節所需的雁之夕卜,還配以各種奢侈昂貴的束帛、玉璧、車馬等等貴重物品。
大晉之富,前所未有,司馬珂也沒有吝惜。裝聘禮的車,從王家的大門口,一直延伸到了烏衣巷口,足見天子對這場婚禮的重視程度。
這麼多年來,王曦的歸宿問題,一直是琅琊王氏的一塊心病。那些對立計程車族,當面不說,背後不知道多少人把這件事來嘲笑王家。
此刻,天子這般隆重的納彩,算是給足了王家的面子,也令王家終於揚眉吐氣,全府上下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後花園中,王曦已經重新換上了琴絃,臉上的神色,已如同春花般燦爛。
悠揚的琴聲再次響起,其昔淸澈,調趣髙妙,曲名:鳳求凰。
…………
345年農曆9月18日,正是黃道吉日,也天子大婚的日子。
按照周禮,從下聘禮到成親,不同的等級時間長短不同。天子一年,諸侯半年,大夫一季,平民一月。
但是司馬珂並不願意遵守這個規矩,因為王曦已經24歲,不能再等了,他索性從下聘到成親,只花了二十八天的時間準備。
其實,王家早就在等著這一天,早就準備好了嫁妝,二十八天的準備時間已經是足夠了。
在出嫁的前一天,王曦在王恬和王悅的陪同之下,到王導的墓前祭奠了一番,哭了許久。王導生前,極其疼愛這個從小失去父親的侄女,不但視若己出,而且捧為掌上明珠。如今天子司馬珂以大婚之禮迎娶王曦,王家也可告慰王導在天之靈了。
到了大婚的那一天,建康城萬人空巷,全城的百姓,從烏衣巷的巷口,一直排到了建康宮的南掖門之前。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女孩子,更是盛裝而來,擠在了前面,一個個興高采烈,似乎是自家的姐妹出嫁。
司馬珂已為天子,不能親自出宮迎親。
晉朝隨漢代禮儀,至大婚吉日,由太尉紀睦、司徒何充、中書監謝安,還有光祿大夫等護送“乘輿法駕”,到烏衣巷的王家府上迎接。
所謂乘輿法駕,即天子出行的車馬儀仗隊。這個禮儀,相當於天子親迎的儀節。
由於王家的長輩,都已故去,這一輩王允之年紀最大,故此由王允之主持了蘸禮。
王曦鳳冠霞帔,耳垂明月璫,滿面的笑容燦若春花,卻在臨上車駕時,深深的望了王家的朱門一眼,突然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終於,她在眾兄長的勸慰之下,登上了華蓋車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