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珂朝王恬讚許的點了點頭,當即傳令召來鄧遐和周琦,把軍中所有的戰馬,全部釘上馬蹄鐵。
羯趙覆沒之後,遼東的慕容燕國,成了他的心腹大患。雖然慕容燕國目前還在名義上向東晉稱臣,但是司馬珂知道,他和慕容燕國,遲早有一戰。
鮮卑人多騎兵,動輒數萬,要想將其征服,還是騎戰為主。他一旦將來與鮮卑人發生戰線較長的騎戰,馬蹄就會受到磨損。鮮卑人戰馬多,就算是馬蹄磨損,也有充裕的馬源予以補充。而他的戰馬資源稀缺,若是不釘上馬蹄鐵,保護馬蹄,恐怕戰馬就無以為繼。
馬蹄鐵雖然簡單,但是對此時的工藝的挑戰還是較大的。首先打製出來合格的馬蹄鐵已經是難度很大,其次對鐵釘的要求也極高。畢竟在這個時期,就算是中原地帶,也稀少用到釘子,建房和做傢俱,更多的是用楔子。
鮮卑人的工匠技術相對較為落後,要想把這馬蹄鐵整出來,恐怕也沒那麼容易。等到他們掌握馬蹄鐵技術時,恐怕已是慕容燕國覆沒之時。所以此時的司馬珂,並沒有太大的擔心。
…………
除了馬蹄鐵,司馬珂還在研究另外一樣東西。
慕容燕國此刻正是最強盛的時候,也是人才輩出,猛將如雲的時期。尤其是慕容恪和慕容霸,在史上都是戰神級的人物。再加上騎兵眾多,想要擊敗容易,想要徹底將其消滅,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決定製造黑火藥。
黑火藥的最佳比例,其實他隱隱還記得,就是硫磺10%,木炭15%,硝石75%。
土製的黑火藥,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神奇。人們平常對黑火藥威力的理解,只是理論上的當量,例如爆速為TNT炸藥的八分之一,但沒有什麼意義。黑火藥爆炸時的實際威力,跟原料純淨度、製備工藝,壓緊和密封條件有很大關係。中國古代的原始黑火藥爆速很低的,近似於爆竹呲花。
不說宋朝時發明的黑火藥,只是簡單的將木炭、硫磺和硝混合,配比五花八門,是一種鬆散的混合物,很不耐儲存和運輸,而且易受潮、雜質多,威力小,只適合做煙花。
就算是明清時期的最佳比例的黑火藥,威力也不大。遠遠比不上西方發明的材料純度很高的機制顆粒黑火藥,這種黑火藥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軍用火藥。
西式機制火藥優點極多,耐儲存,運輸方便,威力提高了幾倍。到了鴉片戰爭時期,中國人才認識到西方顆粒黑火藥的威力。在鴉片戰爭中,清朝軍隊發現,“逆夷炮無虛發,我炮雖發無準,火藥半雜泥沙,轟擊不能致遠”。鴉片戰爭時,英軍用艦炮轟擊,然後刺刀白刃戰打垮了守備的清軍,攻佔了虎門炮臺。在虎門炮臺,英軍繳獲了幾萬斤清軍沒來得及銷燬的黑火藥,最後都直接倒海里了。
英軍認為,清軍使用的這些黑火藥,劣質超出想象,完全不能複用。沒有蒸汽壓緊、機械制粒和磨光工藝,沒有近代工業基礎,製造出來的火藥,就算按照最佳比例,威力也只是比爆竹強一點。
這個也是司馬珂一直沒有製造黑火藥的原因,費力不討好。
但是對付慕容鮮卑人的騎兵,黑火藥或許能出奇效,尤其是那巨大的爆炸聲和火光,不但將震懾住鮮卑人的騎兵,對於那些從未見過火藥的戰馬,更是致命性的打擊。
而司馬珂要製造黑火藥,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用來對付慕容恪的鐵甲連環馬。
他把這個任務,同樣交給了王恬。
某日,王恬滿臉興奮和震驚的跑了過來,語不成聲的說道:“炸了,炸了……”
司馬珂終於長長的吁了一口氣。
是該啟程下江南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