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擊天下> 第374章 渡河北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4章 渡河北伐 (1 / 3)

兩年期間,北伐軍將士們,除了農忙之時參與屯田,平時都是吃飯、睡覺、練兵,這些習慣了征戰的將士,早就摩拳擦掌,等待著新的征戰。

尤其是新軍功制度出來之後,很多有功將士都分了不少土地,更是令大家振奮不已。以前當兵,只是為了一條活路和找胡人復仇,現在當兵又多了一層新的意義。

凡是參與了北伐的將士,最低者也分配了兩畝地,而且全部記錄在冊。大部分田地已按照就近原則,已發放給其家人耕種。有的已經沒有了親人,則由官府統一管理,待得其退役之時,即可到官府領取並進行耕種。

在此兩年期間,司馬珂又清退了一批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的老兵合計約萬餘人,退役的老兵除了分有田地之外,還每人發放了五千錢的退役安家補貼。

也有舉目無親且一些習慣了軍旅生涯的將士,強烈要求繼續服役的,則根據其年齡和體力狀況,安排繼續作為戰兵或者轉為輔兵。

過去的一年之中,光賣鹽的收入就達一億五千萬多錢,京口互市每年的收入約五千萬錢,光這兩項的收入就達兩億錢。南徐州、南豫州、荊州、益州這幾州的賦稅收入,除了上交給朝廷的部分,以及維持各州的官員薪俸和其他正常運作費用,其餘的也用來補貼江北。而且不征戰期間,將士們也在農忙時屯田,糧米足夠自給,所以司馬珂手裡的錢糧已經完全足夠支撐一場傾國之戰。

之前每次的大戰,司馬珂都選擇在秋季,因為這個時候秋收已畢,不耽誤大家屯田耕種。同時,發生戰爭的地區的百姓也會四處躲藏和奔逃,也影響耕種。但是如今他手裡錢糧富裕,也有足夠的實力去養活新佔領的土地上的百姓,所以這次決定選擇在春耕之後出戰。

而且,胡人也不喜歡春夏之際打仗,第一因為太熱了,第二因為冬季戰馬掉膘要到秋季才能補回最佳的狀態,第三則是因為秋天是收穫的時節,可以“因敵就食”奪取敵佔區的糧草予以補充,避免了運糧之苦。

司馬珂此刻手中兵精糧足,戰馬也喂得肥肥的,故此這一次,他決定選擇春夏相接之際出兵,以打羯人個措手不及,同時也防止鮮卑人搗亂。因為小冰河時期剛剛過去不久,整體天氣還是相對較冷,到了冬季渤海會結冰,若是與羯人鏖戰時間久的話,鮮卑人可能趁機派騎兵跨海而來,突襲和劫掠青州。

但是,黃河天險,成了阻礙他北伐的巨大障礙,渡河北伐,若是沒有糧草輜重的運輸跟不上,則打起來將會極其艱難。畢竟河北都是漢人的土地,他不能“因敵就食”,像胡人以劫掠和破壞式的戰鬥方式去打羯趙所佔之地。

要想渡河,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船隻,用來運兵和運輸糧草輜重,而且要在九月枯水季節之前運輸足夠的糧草。否則的話,他就會像歷史上的桓溫第三次北伐那般,最終河道水淺,運輸不暢,最終糧草不繼,在枋頭退兵,又被鮮卑人趁機追襲,最後大敗。

為此,司馬珂在年初之時便已向江南調船。他讓紀睦把荊州能調動的船隻包括戰船、貨船全部調入黃河水道。當年李壽南下入侵之時,也被繳獲了不少的戰船,加上那時各士族為了支援抵抗夔安的大軍南下,捐助了不少的戰船和貨船。

但是,司馬珂知道,這次征伐戰不比當初的主場防守戰,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傾國之戰,所需要的糧草物資極其巨大,這些船隻依舊不夠。

司馬珂又讓庾翼發動黃河和荀蕤發動黃河南岸的漁民,讓他們將漁船貢獻出來協助大軍運輸物資,並由官府支付費用。好在這兩年之間,不少黃河北岸的漁民也紛紛奔投到黃河南岸,沿岸的漁民和船隻不在少數。眾漁民聽說晉軍要渡河北伐,而且協助運輸還給船錢,紛紛踴躍報名,如此一來,運輸的問題,總算得到解決。

…………

公元344年農曆4月底,休養生息了兩年的司馬珂,再次啟動了北伐的征程。

他令謝尚率北府驍烈軍自青州出兵,渡河攻打對面的樂陵郡,進而攻打渤海、平原兩郡,佔據河北東部地界,同時防止鮮卑人冬季渡海而來。

夏侯長則出兵進駐青州,以北府神策軍負責鎮守青徐兩州,內防士族藉機叛亂,外防鮮卑人渡海攻襲。

毛寶及天策軍依舊鎮守洛陽,除了防止內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止關中的秦國趁機攻襲洛陽。

司馬珂親領鄧遐、周琦、荀蕤、王猛等人,率背嵬騎、羽林騎、北府虎衛軍合計步騎三萬餘人,渡河攻襲河北。

而他進攻的第一站,如同歷史上的桓溫一般,正是枋頭。

枋頭距離鄴城只有一百多里地。石趙的都城雖然還是定為襄國,但是鄴城如同陪都一般,石虎在此設立東西二宮,一年有小半時間住在鄴城。同時鄴城也是石趙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眾多,也是河北的經濟重地。

因為鄴城的重要性,故此石趙也是以重兵把守,駐守在此地的正是西羌大都督姚弋仲及兩萬多的羌人悍卒。

黃河南岸,文石津渡口,對面便是靈昌津。

歷史上的石虎曾在這一年,打算在黃河上架橋,將兩個渡口連線起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