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擊天下> 第390章 一箭雙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0章 一箭雙鵰 (2 / 3)

乞活軍中,有落魄貴族,有失勢高官,也有普通老百姓,而現在,他們的身份都一樣,都是乞食而活的人,都是在亂世中苟延殘喘的人。乞活軍的發展經歷著初期到末期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目標是求生存,吃上飯,努力活下去。

第二階段中,隨著五胡亂華的深入,乞活軍的主要矛盾由生存與飢餓上升轉變為民族矛盾,與此同時,他們表現出的驚人戰鬥力與強烈愛國情懷,讓人非常敬佩。像啟活帥陳午,臨死前還留下了“莫要降胡”的命令。

所以總體來說,這是一隻令人敬佩的軍隊。歷史上的冉閔,就是靠著乞活軍,殺羯人,鬥鮮卑,乞活軍也創造了一連串的赫赫戰績。

李農當然不是向王猛示威的,他曾經是司馬珂麾下的敗將,而且是一敗塗地那種,示威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乞活軍終究是他向司馬珂要官爵的籌碼,所以還是要向王猛展示乞活軍的悍勇。

接下來,王猛與李農進行了拉鋸式的談判。王猛深知乞活軍上下,其實都想著投晉。畢竟大晉才是他們心目中的正統王朝。更何況如今司馬珂馬上席捲河北,乞活軍此刻也是最佳的投誠時機。故此,並沒有多少底牌的李農,最終在王猛的心理攻勢之下,很快便達成了一致意見。

司馬珂拜李農為破虜將軍,官階為右第四品,領乞活軍,都督鉅鹿、建興兩郡軍事。乞活軍也納入晉軍的正式編制,可拿大晉朝廷的糧餉。

而李農則將乞活軍更換為晉軍旗幟,正式向羯人宣戰,並在秋收之後,出兵襲擾襄國,牽制襄國的羯趙兵馬。

………………

等到王猛回到鄴城時,此時已是農曆九月份。

有了乞活軍這隻生力軍震懾襄國,司馬珂則更加穩操勝券,故此並不急著攻城,反而讓庾翼安排荊州軍做好割麥的事宜。

而鄴城之內,石遵的日子卻是一天比一天艱難。城外的援兵一直沒見蹤影,或許根本就不會有援軍,而城內的糧草則一天天的消耗。恐怕再過一個多月,城內的百姓就要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關鍵的是,當初春秋時期的宋國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那是全城人同仇敵愾,但是如今鄴城之內,聚集了各族之人,並非都跟羯人一條心。

先不說近二十萬的漢人,就是那十萬的羌、氐、鮮卑、匈奴等雜胡,也沒有誓死抵抗的心思。鄴城在晉軍手裡,還是在羯人手裡,跟他們關係不大。更為重要的是,晉軍歷來只殺羯人,對其他雜胡都是網開一面,所以就算落到晉軍手中,也沒有什麼,總好過餓死在鄴城。

而近二十萬的漢人,早就在日思夜盼晉軍能夠破城,早日迴歸漢人的統治。除了個別的石趙政權的死忠粉,許多士族其實暗地裡已經在開始串聯。若非害怕石遵的屠刀,恐怕早就蠢蠢欲動,甚至與晉軍裡應外合了。

除了漢人,數萬的羌人,一樣令石遵極為頭疼。無論是枋頭之戰,還是蕩河之戰,姚弋仲都是一擊即潰,而且兵力幾乎完好無缺,其實已經很明顯了,羌人就是在圖謀自保。一旦真的到了糧草盡絕之時,就是羌人倒戈的時候。

石遵與張貉兩人終究是坐不住了,兩人連夜商議了一個晚上,最後還是決定冒險拼一把,總好過坐以待斃。

在兩人看來,近二十萬的漢人,是個巨大隱患,應該儘快將城內的漢人全部趕出去。除了城內的漢人與晉軍裡應外合的隱患,最重要的還是減少糧食的消耗。

按照張貉最初的狠毒想法,就是將城內的漢人全部誅殺,但是最終被石遵所否決了。城內的漢人不乏士族之家,還是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並非完全的烏合之眾。萬一近二十萬人的漢人全部被號召起來進行抵抗,則整個鄴城將一片大亂。石遵終究是不敢冒這個險。

故此兩人商議的計劃,就是將城內的漢人全部趕出去,待得漢人大規模出城之後,再率兵在後面攻襲晉軍,以拼搏一把。

兩人原本是計劃由張貉親自率兵在漢人的背後攻襲晉軍,但是石遵終究是畏懼司馬珂的兵鋒,不敢冒這個險。

最後兩人想出了一個一箭雙鵰的計劃,那就是由姚弋仲的兩萬羌人兵馬,跟在漢人的後面衝襲晉軍大營,若是羌人大勝,則羯人再全部出動,一舉攻滅晉軍。

這樣一來,既可解決漢人消耗糧食的問題,也可解決羌人出工不出力,白白消耗糧食的問題。就算所有的羌人全部折在晉軍手中,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還可節省幾萬人的糧草。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