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長江邊。
江風獵獵,白浪滔滔,一群頭戴籠冠,身著青衫的青年文士,約兩百餘人,整齊的排列在渡口之前,一個個精神抖擻,面帶笑容,不時的小聲議論著什麼。
這些青年文士正是謝安自太學之中精選的寒門士子,都是經過謝安考察過的,有真才實學的青年才俊,準備自京口渡江,然而乘船往北直抵襄陽,再從襄陽乘車馬奔往洛陽,到大將軍府上聽用。
大將軍司馬珂,百戰百勝,不但在江南抵禦胡虜入侵之時,殺得胡虜丟盔棄甲,慘敗而逃,又西取蜀地,為大晉開疆拓土,如今更是揮師北上,連戰連捷,不到半年的時間,便佔據了五郡之地,還收復了故都洛陽。
如此豐功偉績,使得這些青年士子的眼中,大將軍、西陽王殿下,便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瞻仰的豐碑,無敵的戰神,夢幻般完美的英雄,如今能得機會投入大將軍門下,成為大將軍的門生,便是他們夢寐以求之事。
所以,當兼領督學使者的謝安,前往太學宣佈司馬珂徵召士子入洛陽之時,眾人紛紛踴躍報名,被選上的兩百名士子更是歡呼雀躍不已。
當然,除了可以跟隨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之外,跟著大將軍能夠建功立業,光耀門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青年士子,基本都是出自寒門,家族名望不高,資品評定極低,自然都想有朝一日,光耀門楣。
跟隨大將軍者,幾乎無一不平步青雲。不說江東六青年司馬,都不過剛剛過弱冠之年,便連連晉爵,就連被打入刑家的吳興沈氏,居然都能鹹魚翻身,成為鎮守一方的統兵大將,豈能不叫諸士子心熱?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麼一群士子站在一起,氣質與談吐完全與旁人不同,而且青年人的那種朝氣蓬勃和歡聲笑語,更是感染了碼頭邊的路人。
路過的眾人紛紛以豔羨的目光望著這群年輕人。只是他們的四周,都有盔甲嚴明的晉軍將士護衛,也只能遠觀,不能近前。
就在眾士子正在興高采烈的說說笑笑時,突然有人喊道:“明公到了!”
他們口中的明公,正是兼領督學使者的中書令謝安。
謝安出自北方僑姓高門陳郡謝氏,今年剛剛到弱冠之年,便已是右第三品的大員,而且深受帝寵,又是西陽王殿下的義弟,加之其兼領督學使者,管轄太學,故此在眾士子心目中威望極高。
同時,謝安也是眾士子學習的榜樣。之前的陳郡謝氏最多隻能算是準一流士族,即介乎一流與二流之間,但是如今謝安拜中書令,謝裒為太常卿,謝尚也是北伐之中戰功赫赫的統兵大將,再加上謝家又得了銀幣的鑄幣權,直接將陳郡謝氏推到了頂流士族之列。若非當初謝安與西陽王結拜,謝家的名望,怎麼可能爬升如此之快。
謝安身著紫色官袍,雖然剛剛到弱冠之年,但是氣度從容,已自頗有一番朝廷重臣的風範,加之生得俊美風流,令人望而肅然起敬。
在一干侍衛和官員的陪同之下,謝安緩步走到了碼頭邊,立在眾士子面前,眾士子立即安靜了下來,肅然的望著謝安,齊齊施禮,高聲喊道:“參見明公!”
謝安對眾人還禮之後,靜靜的望了眾人一眼,隨後高聲問道:“諸位可知此行慾望何處?”
“奔赴洛陽,前往大將軍府聽用!”有人回答道。
謝安點了點頭,又問道:“諸位可知此行之使命?”
眾人齊聲喊道:“驅逐胡虜,興我大晉!”
謝安又滿意的點了點頭,抬頭望了一眼江北,又道:“然則,江北之地,久經胡虜肆虐,已是滿目瘡痍,如今百廢待興,此去極其艱難困苦,諸位若是心中後悔,此刻尚可退出!”
謝安的話音剛落,便有幾名士子激動的喊道:“興國安邦,乃我等平生之志,誓無悔意!此行如大江之水,一去不回!”
隨後,其他士子也紛紛喊道:“此行如大江之水,一去不回!”
謝安也激動起來,激聲的說道:“諸位如此慷慨,實乃大晉之棟樑,祝願諸位此去,建功立業,興國安邦,光耀門楣,福壽安康!”
“恭謝明公!”眾士子齊聲喊道。
謝安伸手一揮,高聲喊道:“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