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珂讓王曦現場閱讀公文,並做個總結,頗有點考校王曦的味道。
王曦二話沒說,取了筆墨紙硯,磨好墨,便將那一堆公文,全部抱了過來,一份份拆開閱讀,一邊看,一邊做記錄。
司馬珂微微一笑,端著一卷兵書,坐在好整以暇的看著,等待著王曦的結果。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司馬珂看了一會書,伸了伸懶腰,放下書卷,朝王曦望去。只見王曦正聚精會神的在看著公文,手裡不停的在記錄著。
此時雖然已是農曆八月的時候,但是江南一帶,還是較為炎熱,正在忙碌的王曦,白皙而高挺的玉鼻之上,已經佈滿了密集的小汗珠,臉色也變得白裡透紅,顯得十分的可愛。
大概過了一個多時辰,王曦終於放下了筆,仔細檢查一遍之後,便將手中的紙遞給了司馬珂。
司馬珂接過來,光一看那娟秀而又有力的字跡,便已覺得賞心悅目了,果然不愧是名門之大家閨秀,這書法的功底便是在那群名士之間,也算是佼佼者。
再仔細看那紙上記錄的公文內容,果然是言簡意賅,沒有什麼廢話,寥寥幾語就將一份公文的內容說的清清楚楚。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曦還在每份公文的內容之後,增加了她對這些公文如何回覆的見解,而那些見解,基本都是司馬珂所想。
司馬珂還有點不放心,又隨機抽取了幾份他認為比較重要的公文出來,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王曦的記錄果然半點不差,將公文中要表露的意思完全說得明明白白。
譬如,卞誕發來的公文,講到合肥之地收留的北地來的流民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乃寒門士族,熟讀經書,希望能夠在合肥出仕,任個一官半職,卞誕自己不能做出決斷,故此徵求司馬珂的意見。
王曦只用了十幾個字概括卞誕的公文內容,“合肥流民日增,有士族求官,請示下”。
而在回覆的建議之中,王曦是這麼寫的“右第八品及以下,即可先任命,再報朝廷。右第七品以上,報朝廷方可。”
又再抽了其他幾份重要公文,內容描述都絲毫不差,只是回覆的建議,有些小出入而已。
司馬珂讓王曦牛刀小試,結果十分滿意。在王曦遞過來的那張紙上,提筆在其中兩三處修改了一下回複意見,便令王曦按照此份最新確定的回覆意見,代他提筆回覆。
………………
秋去冬來,江南之地寒風瑟瑟,但是京口之地卻是一片火熱朝天。
經過數萬軍民將近半年的建設,京口的互市也已經建成。
用磚石搭建的寬廣的碼頭,足以停泊上數百艘商船。碼頭之後,是一個寬廣的卸貨區,足足有上千畝的區域。
在碼頭的邊上,建造了置舶使署,佔地數十畝,由李顏兼任置舶使,並設立各級胥吏,管理互市。
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範會也派快船提前來通知司馬珂,第一批貨船將於半個月之後抵達京口的互市。
接到訊息之後,司馬珂立即派人前往建康,請謝家、紀家、荀家、褚家、吳郡四姓等要好計程車族進行宣傳,並請其派人前來參加首次的互市交易。
有了司馬珂的影響力,再加上諸士族之間的宣傳,各建康城中計程車族,早早便派人前來參加,一時間之間京口的客棧住滿了人。
等到扶南人的商船抵達的那一天,司馬珂特意發動京口的軍民數萬人前來活躍氣氛。
一大早,京口互市碼頭,便人山人海,司馬珂親率李顏和諸士族所派的族中代表,在碼頭上迎接。
遠處的一片帆影,遮蔽大江而來,遠在數里之外,便吹響了號角聲,那悠揚的號角聲連綿而起,響徹了整個江面。
隨後,碼頭上鑼鼓喧天,畫角爭鳴,與扶南人的號角聲相呼應,一時間碼頭上的人群和商船上的扶南人,紛紛發出震天價的歡呼聲。
在扶南人的船隊的旗艦之上,掛著一面巨大的商旗,上面繡著幾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