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年文士,姓龔,名壯,字子偉,原本是一介隱士,大概相當於蜀中的孫綽,頗有名氣。龔家也是川中士族之一,其父親和叔父當年都被李特所殺,龔壯一直想報仇,但是苦於實力不濟。
直至李壽與李期爭鬥時,李壽以龔壯善謀,多次前往禮聘請教。龔壯雖不願意出仕為官,但卻叫李壽出手取成都,同時降晉稱藩。這一道計策,當然有為父報仇的意思。李期是李特的親孫子,借李壽之手,滅李特的嫡系親孫子,也算是報父親和叔父的一箭之仇。
李壽在江陵水戰之前,一直對篡位之事猶豫不決,而江陵水戰失敗之後,終於聽從了龔壯的意見,直取成都。
然而,龔壯沒想到的是,李壽攻打成都之後,居然在城內縱兵劫掠,禍害成都之民,而且功成之後卻改國號稱帝,並沒有降晉稱藩,這讓龔壯後悔不已。後來李壽以龔壯之功聘其為太師,龔壯自然是堅決不接受。
追悔莫及的龔壯,在得知東晉大將軍司馬珂攻蜀的訊息之後,心中不禁大喜,覺得應該為東晉王師做點什麼。所以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聯絡川蜀第一高門範氏,想遊說範賁投靠司馬珂,作為內應。
誰知道,範賁也正有此意,根本不用他遊說,兩人一拍即合。隨後龔壯又代表了範氏,前往遊說涪陵徐氏,徐氏與範氏歷來交好,自然也同意。
所以,才有了昨日龔壯出使彭模城,拜見司馬珂之事。
司馬珂對於川蜀計程車族投誠,自然歡迎,兩人相談甚歡,一聊便是足足一個時辰,而且臨走前司馬珂還親自禮送龔壯出門。
當下,龔壯便將與司馬珂所談的事項,全部告知了範賁。
龔壯向司馬珂轉告了以範氏和徐氏為首的川中豪族的意見。其一是晉軍入城,皇宮中之物,儘可奪取,但是不得擾民和濫殺無辜;其二是不得損害川中士族的利益;其三是以範長生為大中正,歸大晉司徒管轄,但是益州的資品評定,除上三品需要大晉司徒府批准,其餘六品,由益州大中正決定,司徒府不得干涉。
對於龔壯的要求,司馬珂幾乎是全盤接收。畢竟攻蜀容易,治理蜀中難,若是沒有蜀中計程車族支援,短期之內便無法在川中立足。只有先暫時答應,待得周撫入川之後,再慢慢治理和整頓。
當然,這些終究是要稟報朝廷同意的,但是如今事出緊急,只有先答應。同時司馬珂連夜寫了奏摺,遣人加急送往建康,奏請朝廷。
範賁聽說司馬珂全盤接收了他的意見,心頭也落下一塊大石,長長的吁了一口氣。
大晉攻下成都之後,什麼丞相、太師之類的官職便已不存在。司馬珂也不可能將益州刺史和都督軍事的位置交給當地士族,否則攻下川蜀之地,便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對於範賁來說,唯有州大中正之位,最為實惠,其他封號都是浮雲。
範賁心頭舒暢,又問了一句:“西陽縣王殿下如何?”
龔壯一聽範賁問及司馬珂,頓時來了精神,立即笑道:“昔日曾聽聞大將軍乃大晉第一美公子,在某看來,大將軍當為千古第一美公子。”
範賁一愣,覺得龔壯終究沒說到重點,隨即又道:“殿下為人如何?”
龔壯依舊是滿臉的激動之色,笑道:“人中龍鳳,千古無雙!”
這一刻,範賁突然覺得龔壯似乎有點不靠譜,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居然似乎被司馬珂的姿容所懾。不過想來,龔壯既然如此對司馬珂讚不絕口,應該不會是言而無信之人。
範賁又問道:“偽帝李壽明日便要率兵出征,與殿下決一死戰。據聞殿下只有八千大軍,而李壽手握一萬五千重兵,兵力相差較為懸殊,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可助殿下一戰?”
龔壯笑了笑道:“我觀那大將軍之兵馬,就算堂堂正正攻襲,李壽也必將一擊即潰,被踏為齏粉。不過賢師既然相問,某倒是有一計。”
說完,龔壯便將他的計策和盤托出,跟範賁兩人細細協商了一陣,推敲了各種細節之後,終於定了下來如何助司馬珂破李壽之計。
此時的李壽,尚在召集諸將商議對司馬珂之戰的作戰方略,卻不知以範賁為首的川蜀士族,已經在積極的做好賣掉他的準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