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擊天下> 第218章 西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8章 西征 (2 / 2)

太極西堂之中,群臣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能說服誰。甚至,反對派逐漸佔了上風,無非是剛剛經歷了抵抗趙軍和成國之戰,國庫已不足,將士疲累,理應休養生息。其實就是想要司馬珂安定一點,不要有事沒事的蹦躂,蹦躂得太高不好控制。

最後,還是太傅郗鑑一錘定音,平衡了一下大家的意見。

司馬珂西征可以,但是不能再動用國庫錢糧,也不能向各士族徵募。

數月之前,司馬珂算是狠狠的薅了一把南北士族的羊毛。當時成趙兩國大軍壓境,眾士族為了保命,毫不吝惜,等到司馬珂輕輕鬆鬆的擊敗成趙聯軍之後,很多士族便開始肉疼了,心中有了陰影。這也是眾士族反對司馬珂西征的原因之一。

不管如何,司馬珂西征的奏摺總算是得到了明確的批覆。雖然這個批覆有點蛋疼,意思仗你可以打,但是錢糧和兵器鎧甲等輜重你自己想辦法,朝廷不會提供半點資助。

接到詔書的司馬珂,淡淡的笑了笑。上次抵抗成趙大軍,他算是狠狠的薅了眾士族一把羊毛,加上朝廷的撥給,以及自力更生的部分,又在邾城奪了烽火山糧寨,在安陸幾乎全殲敵軍,糧草輜重也繳獲無數,所以手裡還算是比較富裕。

這一仗,就算朝廷不額外撥給錢糧,他手頭緊一緊,照樣還是能打的。

…………

接下來,司馬珂開始為西征之戰準備,此時已是農曆九月,正是秋收之後,最適合征戰的時候。

對於司馬珂來說,西征最難的地方,不在於成國的兵,而在於成國的天氣和地形。

川中多雨水,巴蜀一帶,秋冬之季節下雨相對較少的時候,而且亞熱帶的季節,氣候也不是很冷,正適合行軍。

而最難的便是地形,三峽就是一道鬼門關,隨後過了三峽之後,上流的長江水域落差也大,走水路,行船逆流而上極難。

走水路難,走陸路也更難,到處都是茂密的山林,只有崎嶇小路,若是春夏之季過去,還要防蚊蟲和毒蛇的侵擾。

司馬珂看著巴蜀一帶的地圖,眉頭微微蹙起,進攻蜀地,無非水路和陸路。綜合劉備入蜀和歷史上的桓溫入蜀,無非有三條路。

第一條路,完全走陸路,從漢中進入一直打過去,過定軍山、葭萌關、劍閣、雒城、綿竹關等再殺到成都,就是西晉攻蜀的路線。

第二條路,就是走張飛的路線,先走水路到巴郡的江州,再沿江州北上經墊江、德陽,但是司馬珂的目標是成都,最後還要經過雒城和綿竹關,才能殺到成都。

第三條路就是趙雲和桓溫都走過的路,先走水路到巴郡的江州,再到江陽,然後棄船,走陸路,北上攻漢安、資中,再走山路到彭模,攻下彭模便可直殺成都。

三條路來看,很顯然第三條路最為適合。

第一條路,一路關卡重重,重兵把守,不知道要廢多少兵馬糧草才能打到成都,打下來了也要元氣大傷;第二條路最後還是要經雒城和綿竹關兩道雄關,敵軍必定重兵把守;唯有第三條路,可以避開敵軍的重兵把守之地,一路快攻,突襲成都。

但是無論第二條路還是第三條路,都避不開扼守三峽上流的巴郡郡城江州,即後世的重慶。

歷史上的張飛入川,是因為巴郡太守嚴顏投敵,而且張飛時代的江州城還不算堅固。江州城後來經過李嚴的加固,已經是堅固無比,歷史上的桓溫是佔了庾亮的便宜,因為庾亮北伐的時候已經把巴郡打了下來。

而歷史因為司馬珂的到來而產生了混亂,此時的巴郡還在成國手中。要想攻打成國,還是得按照歷史上的桓溫打打法,即快襲。首先便是要趁成國不備之時,先穿過三峽,否則成國若以重兵鎮守在三峽一帶的上流,根本就沒辦法穿過三峽。

但是要快攻,就不能帶太多的兵力和糧草輜重,而且三峽一帶,全靠縴夫拉船上去,大船根本就拉不動,就只能用中小型船隻,故也註定不能太過於興師動眾。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司馬珂決定還是按照歷史上的桓溫的快攻之法,一路上儘量不與沿途關卡的敵軍大戰,不到迫不得已,過城不攻,過卡能繞則繞,直接奔襲成都,與李壽的成都守軍直接決戰。

當然這種打法,首先得輕車簡從,扔掉那些沉重的輜重,甚至連重甲都不能多帶。兵在於精不在於多,歷史上的桓溫只帶了兩萬多兵馬,他自然也不能再多。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