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枝十石大黃三連弩射出的弩箭射在船身上,入木三分,甚至有的戰艦船幫薄一點的,已然看到箭頭露出來,更是驚得眾成軍魂飛魄散。
十石大黃三連弩一輪射罷,第二輪又連綿不絕而來,眼看兩軍越奔越近,但是成軍卻完全被壓制在船垛之下,根本就不敢冒頭。
中軍的主力旗艦之上,李壽心頭一陣悲涼,戰艦相爭,第一比船堅,第二比箭利,第三比兵力數量,目前都不佔優,想要拼都難了,按照這般趨勢,就算衝撞上去,也是送死。
李壽思慮再三,當即下令道:“後排戰艦停止前進,前排戰艦,全部點火,將士再乘小舟退往後排戰艦!”
果然這李壽也非善類,短時間之類,便想到了反制之計,一旦前排二十餘艘鬥艦被點燃,順水衝向司馬珂的戰艦群中,對於司馬珂來說,也是滅頂之災。
隨著李壽的一聲令下,前排戰艦上的成軍將士紛紛將自己的戰艦用帆布等引火之物點燃,然後依次解下小舟,向後排的戰艦駛去。
不一會,二十餘艘鬥艦,便冒著濃煙和火焰,向司馬珂的艦隊撲來,不過船上的船伕水手已全部撤離,只是藉著順流之勢向前而行,速度倒不是很快。
晉軍幸得早已得到司馬珂的命令,已經在江面上有序的往下游退去,後退的速度並不比那火船順流而下的速度慢,始終保持著一百五十步以上的距離。
庾翼這才擦了一把汗,讚歎司馬珂有先見之明。
只是這樣一來,在敵軍的鬥艦完全燒完之前,司馬珂的艦隊便只能一路撤退,並逐漸依次向岸邊靠攏,避開敵軍的火艦,從而給了李壽等人逃脫的機會。
果然,李壽率著餘下的二十多艘鬥艦,四散開來,退往兩旁,避開身後順流而來的熊熊燃燒的船隻,形成一條直線,往靠近岸邊的水面,逆流而上,倉皇而逃。
一時間,江面上到處都是順流而下的火船,但是李壽麾下的戰艦,還是有多半以上船隻避免了被火燒的結局,只是已經潰不成軍,再無戰心。
李壽等人一直逆流而上十餘里,才驚魂甫定,聚集麾下船隻,統計損失。發現此戰的鬥艦折損了三成,其他艨艟等兵船折損了四成,將士傷亡加失蹤者少了八九千將士。
驚魂甫定的李壽,不敢再在江南停留,稍坐休整之後,立即驅艦北上,退回蜀地。
………………
司馬珂的主力艦隊,為了避開江面上順流而下的火船,躲入了水寨。又派水性好的將士和水手,飛船而下,一路提醒江面上的漁船、商船、渡船等予以避讓,避免被火船所傷。
江面之上,除了一艘艘熊熊燃燒的火船順流而下,還有無數的成國將士,在水裡撲騰著,向岸邊游來。有的水性不好的,就此沉沒在江中,那些水性好的,千辛萬苦的爬到了岸邊,卻發現羽林騎和天策軍早就在兩岸等候他們,上來一個便擒獲一個。
一整天下來,兩岸的羽林騎和天策軍,便收押了五六千人的成國將士。成國雖然是巴氐人所建立的政權,但是將士卻是以漢人為主,巴氐人不到兩成,所以眾降卒也基本是漢人。
司馬珂收了五千名成國將士,收其精銳者一千,充入北府兵和天策軍,餘下將士,便交給庾翼,以增強江陵的防守力量。
至此,司馬珂與庾家的恩怨,在庾翼這裡得到緩和。
待得全部火船順流而下之後,司馬珂又率艦隊一路追襲成軍,一直將成軍舟師趕回蜀地為止。
此時原本退到梁州的周撫,聽聞司馬珂大破成軍舟師,這才從梁州移回益州。周撫雖然吃了個敗仗,但是其前腳剛到益州,李壽後腳便殺到了白帝城,麾下又全是新兵,倒也情有可原。故此司馬珂並未追究周撫之責,反而對其安慰了一番,令其繼續鎮守益州。
至此,後趙與成國,號稱三十萬大軍下江南,意欲吞併荊襄之地,再進軍揚州的計劃,徹底破產。
這場震驚了整個東晉,引起了整個江南的恐慌的傾國之戰,最終以晉軍的完勝而落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