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擊天下> 第149章 風波再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 風波再起 (1 / 2)

左將軍署。

羽林騎都尉周琦正跪坐在司馬珂的旁邊,討論著接下來羽林騎的規劃。

雖然說司馬珂都督中央軍事,但是其實各部兵馬,跟司馬珂遠近親疏又各自不同。羽林騎和天策軍是司馬珂正宗的嫡系部隊;長水營、步兵營跟隨司馬珂曾參與歷陽之戰,算是半嫡系;王室六軍和屯騎營,剛剛換上司馬珂的心腹部將,還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關係最生疏的是鎮軍將軍周謨的城外守軍以及周撫的越騎營、郭逸的射聲營,雖然沒有明顯表現出對司馬珂的不滿,但是也沒顯得多親近,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所以對於司馬珂來說,首先便是要將羽林騎和天策軍這兩隻真正的嫡系兵馬發展起來,然後再逐步推廣到五營校尉,最後是城外守軍。至於王室六軍,註定是要守在皇宮,其實對於司馬珂來說只是用來培養自己的心腹將領的練手的地方。

隨著羽林郎和虎賁軍的興起,羽林騎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子侍從,而是司馬珂實際意義上的親兵部曲,所以護送陳金去宣城處理家產和護衛司馬珂的府邸,都是由羽林騎來負責。

羽林騎既然作為司馬珂實際意義上的親兵部曲,自然要好好規劃,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銳之兵。

根據羽林騎的特性,當初選的都是善騎射有勇力之輩,所以司馬珂決定還是將其朝輕騎兵精銳方向培養。畢竟重騎第一費錢,第二浪費了羽林騎善騎射的材力。

《武經總要》有云:“……材必健疾,力邁倫等,能馳騎而善射,前後左右,周旋進退,超越溝塹,馳上陵,逾險阻,絕大澤,涉名水,敢犯強敵,亂大眾者,名曰武騎之士,養之不可不厚也”。

羽林騎正是《武經總要》所說的武騎之士。

按照司馬珂的規劃,便是羽林騎每人三馬,雙戰馬,一馱馬,每人配一把一石五斗的牛角複合強弓,帶三十枝破甲錐羽箭,揹負三枝投矛,挎元瑾破敵刀。

一旦出戰,遠攻則用強弓放風箏式攻擊,近攻則用投矛射之,近身則用元瑾破敵刀攻之。但主要還是要以放風箏的遠攻為主,投矛已是逼不得已,而近身攻擊除非是被敵軍拉近了距離,或者面對的是裝備簡陋的步卒。

所謂破甲錐,便是箭頭比普通羽箭更細,更長,箭頭約長為三寸。因為箭頭細,就能夠甲葉之間的縫隙穿透進去;箭頭長,則穿透力也更強。箭頭為三稜設計,不但加固了箭頭,而且三稜之間還可以放血,殺傷力更強。除此之外,三稜帶倒鉤,一旦射入敵軍身體,就很難拔出。

至於投矛,更多的是因為那晚看到沈勁讓虎賁投槊射殺趙胤親兵而有感,在近距離之內,投槍或投矛的殺傷力也是驚人的。當然羽林騎不需要帶那麼長的投矛,只需每人帶三枝一米二長的短矛,每隻矛重三斤(約六百克),插在背後,用的時候從肩頭伸手取下即可。

由於羽林騎最核心的戰術是放風箏式攻擊,這便要做到騎術高明,且箭術精準,司馬珂特地又給羽林騎新做了一份訓練專案。

他要求羽林騎每天訓練騎術一個時辰,需要跨障礙物、跨深溝、渡河、爬坡、迂迴奔跑等訓練,除此之外還要訓練馬上投矛,左右馳射等。

兩人商議了半天,終於將各細節一一討論完畢之後,便讓周琦召集羽林騎所有工匠,又徵辟城內工匠,協助製作破甲錐和投矛。

討論完了羽林騎的規劃之後,周琦告辭而去,司馬珂又召來荀蕤討論了天策軍的裝備事宜。

畢竟,現在手頭也算闊綽了不少,加強天策軍的裝備,也成了當務之急。

“如今手中頗有錢糧,便製作明光鎧兩千副,十石大黃弩一千把。”司馬珂說道。

天策軍總共只有五百副明光鎧,上次被虎賁借走兩百副,只剩下三百副,不足以支撐一千重甲刀盾兵,而且按照司馬珂的規劃長矛方陣兵的前排將士,也要配備明光鎧。

弩兵用的都是三石至五石的大弩,不能體現出弩兵的優勢,弩兵開弩太慢,如果射程和殺傷力對比長弓兵沒有太大優勢,就失去了設定弩兵的意義。畢竟,當年的魏武卒,可都是十二石的大弩。

荀蕤滿臉為難之色的說道:“明光鎧好說,大黃弩據說乃三連弩,漢時之物,今已失傳,恐怕現今工匠製作不出來。”

司馬珂笑笑:“無妨,明日我畫一副三連弩之圖紙,再讓工匠依圖製作即可。”

後世在1986年於湖北江陵戰國楚墓中發現了連弩實物,考古學家們論證此弩機為真正之自動武器,每次擊發之後,弩自動鉤弦杆,將匣內的箭矢上膛,同時“牙”(弓弦掛鉤)與“懸刀”(扳機)恢復原位。就如現代機關槍一般可連續發射,威力非常可怕。

而網上一些冷兵器發燒友,還真製作出來過連弩出來,還把圖紙畫了出來放在網上,司馬珂生前喜歡看穿越,恰好也對這連弩著迷,故此記得那連弩的圖紙。

司馬珂跟荀蕤商量完畢之後,已然是忙了大半天,這才打馬回府。

剛剛回到府上,陳金便來報越騎校尉周撫來訪。

司馬珂輕輕的鬆了一口氣。

看來虎軀一震,王霸之氣外漏,猛將納頭就拜這種情節真不靠譜,自己也算是戰功赫赫、威權在握了,想收個周撫,還要走曲線方式。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