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監未聞此事!”王導搖頭道。
三人沒頭沒腦的討論了一番,各種猜測,又相繼被推翻,只能等待。因為天子召見的時間,是在午時。
三人猜測不出司馬衍召見的用意,閒聊一陣便不可避免的將話題轉移到了司馬珂的身上。
“諸位以為司馬元瑾如何?”郗鑑問道。
郗鑑這話,其實只是在進一步瞭解一下王導和何充的意見而已。他上次已經接到王導對司馬珂讚譽有加的密信,又知道司馬珂入京初期便是何充一手帶起來的。但是,京口大營,四萬重兵,整個東晉的精兵所在,不只是關係到郗家的命運和北方士族的命運,還關係到整個東晉朝廷的命運,郗鑑雖然已經做出了決定,還是想從同樣位列三公的何充與王導這裡得到一些更多的資訊,來增加託付京口給司馬珂的信心。
王導悠悠的嘆了一口氣,感觸頗深,道:“元瑾初入京師之時,不過聞名全城的風流美公子;陛下欲組建羽林騎,我只當其少年熱血,又頗有幾分勇力,匹夫之勇耳;其又能做佳餚,美酒,更顯露其風流本色,我只當其作名士風流;直至其兩次歷陽大捷,盡顯名將之姿,尤其是其當日誓死請戰,決意渡江堅守歷陽,更顯其少年熱血豪情,我才深感,元瑾乃難得的棟樑之才;而此次趙胤叛亂,又盡顯其心思縝密,運籌帷幄之能,事後,並未因此而驕縱無禮,舉止有度,合乎禮儀,彰顯其心胸之寬廣;前番太尉彈劾,其又毅然奔赴京口,親見太尉,又顯其不卑不亢,無所畏懼……元瑾,不可限量也!”
郗鑑點了點頭,眼中的神色更亮了,又望向何充。
何充只用了十六個字來概括:“翩翩君子,風華絕代,人中龍鳳,晉之脊樑!”
郗鑑點了點頭,又隱隱露出憂色,問道:“宗室之子,如此強勢,若有一日,功高震主,則又如何?”
兩人當然知道他在說什麼,沉默了一陣。
何充率先打破了靜寂,緩聲道:“元瑾年前曾跟我詳談過,其志在北伐,光復河山,拳拳之心,烈烈之意,令人敬仰,太尉不必憂心。”
王導神色淡然,苦笑道:“就算真有那一日,其也終究是宗室,名正言順,不至於產生大亂。當今之勢,亂象紛呈,只要其利國利民,亦不致天下大亂即可,有些事情,太尉還是看淡點……”
郗鑑微微頜首,不再繼續問下去,眼中露出了堅定的神色。
何充道:“午時將到,啟程罷。”
三人終於結束了這個敏感的話題。
………………
太極西堂,司馬衍一身冕服,好整以暇的端坐在胡床之上,白皙如玉的臉龐上,神采奕奕,笑意盈盈,氣色極其不錯。
在他的兩邊,各擺了兩張寬大的案几。
郗鑑、王導和何充三人依次進殿,齊齊向前施禮:“微臣拜見陛下,賀陛下萬年!”
司馬衍見三人一起來拜,哈哈一笑:“諸位愛卿都是朝廷股肱之臣,何必多禮!”
說完,便讓張桓賜座。
三人依次在兩旁坐下,神情嚴肅的望著司馬衍,等候其宣佈重大事情。
在他們看來,司馬衍召見三公,必是天大的事情。
卻見司馬衍一臉的雲淡風起,微微笑道:“諸位愛卿不必拘謹,今日請三位愛卿前來,無他,只是想與諸位共用午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