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的開頭就一直在強調他的某種平凡,強調他與同事、家人的親近和美好。所以說,這是一個沒有內心創傷或者童年陰影的主人公。
以至於,他在獲得預知的能力之前,之後,但凡是沒有按照人生常規而得到的一些好處,他都是恐懼的。
這個恐懼不是一開始潦草地走個形式,然後就化作拯救世界的勇氣。
從一開始到最後,恐懼就一直相伴著他,直到故事的結局。
劇本非常直接地表達了他對於超能力之於普通人的看法,他借角色之口,把超能力看作是一種詛咒。
而事實上,對一個只想好好過生活的人來說,它的確就是詛咒。
意思並不是說,懷璧其罪——不是說,獲得這個超能力之後,吳立群就開始捲入源源不斷的麻煩中,儘管,他確實一次又一次地捲入了。
但捲入麻煩,不是過程,而是結果。
最為關鍵的是,每一次是他主動站出來,開啟了麻煩的那扇門。
每一次吳立群說出自己的預言的時候,都清楚地知道後面可能會遇到什麼麻煩,所以他從不想承認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也無意於依靠這個本事,成為一個大明星,或者說賺錢賺得腰纏萬貫,名利雙收。
但是,如果他不把這個預言說出來,一個小時後要遭遇車禍的小孩就不能避免車禍,會死掉,如果他不把這個預言說出來,那個叫婷婷的女孩就會錯過她見外公的最後一面。
當他有預言能力的事情逐漸傳開,大家都不再把他當成一個普通人看待。
每個人都害怕被他接觸,怕自己的秘密被他看穿。而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想要透過他這個能力,去幹一些壞事。他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也註定無法再正常地生活。甚至周圍的人都敵視他,希望他離開。沒有人願意自己的秘密以未來會出現的某個畫面,被他看到。
他不得不讓自己躲起來,讓所有人都找不到他。可是,有一天,他躲藏的那個鎮子上來了一個連環殺人兇手,他在跟那個兇手接觸的時候,看見了他三天後殺死鎮子上一個女人的畫面。他再一次面臨抉擇,要不要暴露自己預知的能力,讓這個逃脫了十幾年的連環殺人兇手被抓住,救下那個女人的性命。
如柳源說過,這是一個非常好看的故事。
周雲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劇本其實可以給宋遲來演啊。
宋遲的公司也完全可以製作這個電影。
周雲給柳源發訊息:柳哥,我讀完劇本了,這個劇本的主人公挺適合宋遲演的,你之前找他聊過這個劇本嗎?
柳源很快就回複道:遲哥說他已經跟新盾接觸了一個同樣是跟預知能力有關的電影,怕重複,所以拒絕了。
周雲想了起來,宋遲跟他說過,姚遠風給了他一個劇本,宋遲還想拉著於支陽一起演那個戲。
確實,那個戲也是一個大學教授在車禍之後突然獲得預知能力,從而得知自己一個星期之後要被人謀殺的故事。
雖然故事的內容和主題完全不同,但確實都涉及到了“預知”這個元素。
周雲理解宋遲的決定。
她跟柳源說:這個故事寫得很好看,我想幫他製作這部電影,柳哥,要不請你幫我們組個局,介紹我跟你的這位朋友認識一下?
柳源立即回:好嘞!太好了,親愛的,多謝你這麼快就給了他一個準信兒,我馬上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