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每天基本上每個白天都待在拍攝的現場。
其實她也不是每一場戲都要拍,但她習慣在片場待著,保持自己的人物感覺。
這部劇的其他演員們已經陸陸續續地進組,開始進行劇本圍讀。
組織劇本圍讀的是表演指導,姜辛偶爾會過去看看,大部分時候還是在現場導戲。
前面十幾天都是圍繞著江玉珍的角色在拍攝。
她後面有一部戲等著她進組拍,時間特別緊張。
作為一個老演員, 江玉珍本來以為這部戲不用演得那麼費勁兒,到她這個地步的演技,只要認真就能拿出高質量的表演。
但是姜辛的要求極高,對江玉珍的要求也不放鬆,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玉珍跟周雲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想到這個年紀了,拍戲還壓力這麼大。
她說的壓力是指不知道自己演出來的樣子是不是導演想要的。
一般來說,一個成熟的演員對如何塑造人物早就有自己的方法論和審美觀了,江玉珍也有,但顯然還是達不到姜辛的要求。
姜辛的要求更高。
從他都已經這個資歷了還要嘗試《陳因》這樣一個從來沒有拍過的題材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不滿足的人。
他永遠都想要更好的。
雖然江玉珍一直在跟周雲抱怨,周雲也看得出來,江玉珍其實很享受現在這樣的拍戲狀態。
任何一個演員都不想讓自己的表演進入到一種平緩的、沒有變化的狀態中。
但是很多的成熟演員,他們可能礙於能夠接到的角色的限制,或者是自身的一些限制,他們察覺到了自己長久沒有突破、演技都有了慣性,卻苦於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
所以說,為什麼演員都渴望跟厲害的大導演合作。
不同的導演能夠激發演員身上不同的那一面。
有的演員在別的洗禮,簡直就是腐朽,但到了某個導演的鏡頭裡,突然就腐朽變神奇。
周雲沒有去參加劇本圍讀,她一直在片場待著。
姜辛都覺得奇怪,問她為什麼。
周雲說:“看您導戲能學到很多,我之前一直是從演員的視角來看我要怎麼演戲的,我現在看玉珍姐的表演後,再聽您的意見,您的指導, 直到玉珍姐這場戲過了, 在這前後幾次表現上的變化,我覺得很有意思。”
姜辛聽到周雲這麼說,笑了,問:“你想過之後做導演嗎?”
周雲立即搖搖頭,說:“我沒有這樣的打算,至少最近這些年都沒有,我享受扮演另一個人物的那種表演感和投入感,但是做導演……唉,實話實說,我覺得我不是那個料。”
“我覺得如果你有合適的機會,倒是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