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仙人橋》還沒有定導演,我想推薦姜辛導演做這部電影的導演,同時,也讓姜辛導演的公司參與到這部電影的製作中來,同時,和新盾一起聯合出品這部電影,當然,白橋是毋庸置疑的主控位置。”
周雲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樣一來,您這邊的資金壓力會減小很多,也可以分攤風險。”
白一成卻突然變了臉色,直接拒絕,說:“周小姐,這部電影我寧願從外面找投資人,也不願意跟別的影視公司一起製作這部電影。”
周雲有些意外。
生意場上,很多東西都是談的,周雲很少遇到這種連談都不打算談的情況。
一點餘地都沒有。
周雲問:“白總,我能請問一下為什麼嗎?坦白來說,《仙人橋》是一個很有票房前景的專案,但你也知道,如果沒有強勢的發行,在院線上映其實很吃虧,拿不到好的排片和場次,觀影的熱情也會被削弱。”
這是周云為什麼提出要讓新盾入局的原因。
一方面,這樣一來,文冰可以名正言順地做監製。
另一方面,有新盾的發行保駕護航,這部電影在上映的時候不會在這方面吃虧。
畢竟,白橋雖然是一家老牌的電影公司,可是這些年製作出品的電影都沒有特別爆的作品,這跟他們製作的電影型別和質量本身有關,但也跟他們的院線發行能力有關。
很多電影,你都不知道為什麼它們可以拿到那麼高的票房,其實去仔細研究一下檔期,研究一下宣傳,研究一下首映當天的排片和場次,就會知道為什麼。人家有實力雄厚的宣發能力保駕護航,六十分的作品吹出八十分的名頭,八十分的名頭加上一百分的排片保障,票房蹭地一下直接上去,觀眾一多,評論就多,話題度就高,然後社交平臺上口口相傳,好的,不好的,紛紛議論,看到的人說不定就被哪一點吸引,也買票去看這部電影,票房就跟滾雪球一樣滾起來。
電影票房從來不是一個線性增長的趨勢。
它不跟客觀的票房預期掛等號。
沒有好的宣發,不等你口碑起來,它就過了放映期,直接下映了。
白一成的態度很堅決,不鬆口。
“我們白橋是從來不跟其他的公司聯合出品的。”白一成說,“我寧願這部電影的票房低一點,但這部電影要完整地屬於我們白橋。”
周雲哭笑不得,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
一個老闆都可以說出“寧願這部電影的票房低一點”,那她還能說什麼?
周雲想了想,問:“那,白總,我想問一下,你打算請誰做導演呢?現在文冰是肯定不能做導演了。”
白一成說:“國內導演那麼多,我們總能夠找到合適的,這一點你放心,我們製作了這麼多年的電影,肯定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導演來接手這個專案,說實話,你提議讓姜辛來做導演,我還有點顧慮,他之前都只是拍電視劇的,突然讓他拍這麼一部大片,他有這個能力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周雲來之前是做過準備的,可是跟白一成剛才的溝通讓周雲忽然間有些意興闌珊了。
白一成的身上有一種很隱秘、但存在的傲慢。
他有一種身為老電影人的驕傲,對於姜辛導演這樣功成名就的大導演,你當然可以質疑他沒有導演電影的經驗,但一句“之前都只是拍電視劇的”,語氣裡對電視劇的輕蔑,已經無法掩藏。
周雲開始猶豫自己是否真的要演這部電影。
劇本雖然好,可是白橋這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把這部電影給拍出來?
還是說,拍得很糟糕?
周雲不那麼抱有信心。
白一成說:“周小姐,其實我理解你想要讓這部電影更好,但是拍攝一部電影、發行一部電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你作為演員,也只是在片場見識到了一部電影製作過程中的一面,還有其他很多面是你不瞭解的領域,我們白橋在這一行做了這麼久,不管行業怎麼變化,我們都始終屹立在這裡,依靠的其實就是我們對一個專案的把控能力和豐富的製作經驗,我知道你現在正是所有電影公司都想要找你合作的時候,我們白橋也非常願意跟你這樣優秀的演員合作,不過,我不太喜歡越俎代庖,一個工業,還是各司其職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