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徐思瑤如果想要演《繼母法則》,就不可能要高片酬,至少比演《許你半城煙雨》的片酬要低一些。
她思索著要不要再把片酬壓低一點?
不這樣做的話,似乎在衛茹雪和蘇煙面前就毫無優勢可言了。
她再自負也知道,如果可以選衛茹雪和蘇煙,幾乎沒有哪個製片人會願意選她的。
當然,她估計也想不到,京景城為著這片酬一事,第一時間就把衛茹雪給淘汰了。
……
那邊人爭那邊人的,周雲這邊拍周雲自己的。
《盛裝之下》的演員們實在是會演,大家在片場對起戲來,頗有一種棋逢對手之感。
當初寫劇本的時候,編劇就專門在每個角色身上都下了功夫,每個角色身上都有戲眼,而不是純粹的道具角色,只要演員仔細琢磨,就有得演。
而大家在沒有自己戲的時候,一般也會在現場等戲。
本來就是棚拍,休息室就在旁邊,閒著無事,還不如在現場看大家演戲。
尤其是周雲和曾莉莉兩個人的對手戲,大家是百看不厭的。
在螢幕上看演員演戲和看現場完全是兩種感受,一種是平面的,一種是置身於這個立體空間的。
大家又都是做演員的,看演員會不會演戲,現場才是真把式,要不然怎麼會有話劇高於影視的鄙視鏈。
周雲和曾莉莉本來就合作過了,少了磨合期,都知道對方的習慣,又恰好演了兩個時不時對立的角色,在戲裡,兩個人可謂是針鋒相對得火花四射。
“我覺得你要再憤怒一點。”演完一場戲,曾莉莉就直言不諱,說:“剛才還是太剋制了一點。”
“是,我錯過了那個瞬間爆發的時機。”周雲自己演完,自己知道問題出在哪。
生氣的氣,很多人都會演,暴怒的戲,很多人都可以無師自通演得逼真,但是要卡在氣氛即將點燃的那個瞬時,卡著點爆發出來,帶著觀眾的注意力走,這需要極高的悟性,也就是所謂的節奏感。
一停,一挫,早一秒,晚一秒,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
一開始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她們在說什麼,但看到她們認可點頭的戲和覺得不滿的戲的對比之後,她們慢慢就意識到了這是什麼。
是一種遊刃有餘、伸縮有尺的張力。
明明是早一分嫌早、晚一分嫌晚的情緒爆發,卻被周雲演出一種無論她合適爆發都是最佳時機的分寸感。
一眾演員們感到不可思議。
周雲還這麼年輕,平時往往只有在那種演了很多年的老演員才能看到這種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