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聯想電腦一樣,其實效能也就那樣,甚至還不如組裝機,但就是可以賣貴點,至於那些奢侈品,比如包包、鞋子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你特麼再貴也就是幾塊皮,有的還不是牛皮,而只是豬皮,甚至是人造皮,成本能大到哪去,但賣到幾萬甚至十幾萬,照樣有人願意買。
這就是所謂的品牌附加值,而這些品牌附加值就是透過這樣的不斷廣告宣傳和口碑,漸漸積累而成的,所以所謂的廣告費、贊助費,其實最終都是能收回來的,而且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否則前世那些綜藝節目的贊助商,為什麼動不動就幾個億的贊助費?本錢都收不回來好吧?他們又不是人傻錢多。
靠在方傑肩膀上看著節目的李晴,此時也同樣是嘖嘖稱奇。
不光是因為主持人的口才實在讓她讚歎,也是因為她也是頭一次才知道,沸騰集團現在這麼家大業大了,旗下居然還有這麼多子公司,還擁有其他合作企業的不少股份。
這才多長時間啊,2年時間不到好像?
自己的男朋友就從一個網咖裡租用兩臺電腦做遊戲開始,做到了今天這個地步,簡直太變態了!
感嘆雖感嘆,知道男朋友現在很有錢,但李晴的節儉性格似乎並沒有改變,不禁問道:“這個節目投資了這麼多錢,收的回來嗎?會不會虧本啊?”
方傑將品牌附加值概念解釋了一番之後,李晴道:“那萬一沒達到宣傳效果呢?”
方傑哈哈一笑,套用了前世的一個梗:“沒有什麼是不能靠一檔綜藝而出名的,如果沒有出名,那就再做一檔!”
李晴眼睛一亮:“那你什麼時候能做一檔舞蹈類的綜藝節目啊?我想跳舞!”
“唔……這個嘛……”方傑不禁沉吟了起來,陷入了思考。
結果李晴卻誤會了:“要是為難的話,那就算了。”
“怎麼可能?我是想法太多,不知道弄哪一個好。”
方傑翻了個白眼,心說為難是有些為難,但不是因為做不出來,而是選擇性太多,要好好考慮一下當代的時代背景,拿出合適的節目出來才行。
像後世的《蒙面舞王》那肯定是太超前了,雖然當下年輕人已經在學習和接觸從韓國那邊傳過來的街舞了,但主要集中在京城,且全國大環境根本接受不了街舞這種風格,所以《這街》也只能pass。
而《舞動奇蹟》、《舞林外傳》、《舞出我人生》這類的,又請的都是明星嘉賓,不說現在的明星根本看不上綜藝,就算看得上,方傑也看不上他們啊,而且讓李晴這種專業舞者參加這樣的節目也沒意思,估計體驗不到舞蹈帶來的快樂,更多的可能只是出個名,做效果而已。
至於《新舞林大會》和《舞蹈風暴》,這種全業內專業舞蹈演員甚至知名歌舞團首席參加的節目,以李晴目前的舞蹈功底參加,估計是被吊打的局面,所以也不行,不能讓女朋友不開心。
想來想去,唯一可以選擇的好像就是重生前出來的一檔舞蹈綜藝《舞蹈生》。
不是說要搬運,而是這個節目的機制比較適合李晴,大部分選手都是高校裡的舞蹈學生,也有興趣愛好者,這個李晴還能拼一拼,而且選手年齡相仿,沒太多的勾心鬥角,算是相對單純的舞蹈綜藝節目,可以借鑑過來再魔改一下試一試。
正這般想著,只聽一旁的李晴忽然咯咯咯地大笑不止,方傑抬眼一看,原來這妮子早就已經把注意力轉移到電視機上,正好看到了他的死亡絕句鬼畜合集。
不得不說,第一期《超女》雖然只是海選花絮,或者說可能只能算是一個先導片,但因為有方傑的加持,節目效果被拉得滿滿的,此刻全國觀眾都在電視機前哈哈大笑。
本來以為是一檔專業性很強的音樂類選拔綜藝,結果節目一開始,大家就發現這特麼哪裡是音樂節目,明明就是一檔讓人爆笑的節目。
而且節目裡的各種花絮、各種梗以及透過剪輯出來的效果,再配上旁白字幕,全都是聞所未聞的搞笑形式,幾乎每個包袱都抖響了,從頭到尾讓人捧腹大笑,感覺就像是在無數個小品節目一樣。
自己親手指導的剪輯,方傑當然知道節目效果如何。
從主持人口播那會兒,就已經開始讓人發笑了。
主持人一口氣口播完畢之後,直接缺氧般地白眼一翻,假裝暈倒了過去,然後畫面中突然跑出來一大幫子工作人員,咋咋呼呼手忙腳亂地似乎要把主持人給抬走。
觀眾們正懵逼著呢,以為是節目事故,結果看到畫面一黑,打上了一排字幕:“不要擔心,我們這位敬業的主持人,他還活著……”
這一刻,黑底白字,配上哀樂,就顯得特別詭異,也特別搞笑。
所有觀眾恍然明白過來了,搞了半天是節目組在開玩笑,這也太逗了,節目還在播廣告呢,就鬧出了這麼一幕,這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