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生後,他用了差不多10年時間在輕資產的網際網路行業裡紮下根,完成原始積累,那麼未來10年,保持網際網路這個基本盤穩步推進的同時,是時候好好搞一下實體產業了。
而且既然恰逢其會,那就先從光伏產業開始好了。
既然決定出手,方傑自然不會跟著國外資本的節奏走,那裡明顯是個巨坑,誰跳誰是傻子。
同理,他也不會慣著國內的這些光伏企業——你們自己蠢也就罷了,別拉著我跟你們一起蠢。
所以,他要另起爐灶,成立「沸騰能源」!
「沸騰能源」,嚴格來說其實是“沸騰新能源”,其產品不光涉及傳統光伏產品和原材料,業還包括風能裝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換電樁、鋰電池相關的產品和技術服務產業。
所以這家公司不光投資額巨大,眾多參股股東們也是頗為繁雜,不過總體來看,股東們分別來自三個陣營。
首先是沸騰集團陣營,佔股40%左右,其中包括沸騰投資、沸騰科技、沸騰出行、沸騰汽車、沸騰地產等眾多小弟,基本上凡是與此專案有關的子公司,都跑來了。
畢竟這些子公司的高管們可不傻,天神老大好不容易要在國內搞事情了,有道是有便宜不佔王八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君不見上次搞事情的時候還是沸騰出行成立,結果你看人家現在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巨無霸?
反正跟著老大混,就沒有吃虧的道理,風險什麼的根本不用考慮,你不敢上車,大把的人擠破腦袋想上車!
第二個陣營自然是國內那些瀕臨倒閉的光伏企業,數量極多,包括上游的稀土、多晶矽、單晶矽、矽片、光伏玻璃等原材料廠家,產業鏈中游的密封膠、邊框、層壓件、接線盒等光伏元件廠家,以及下游的逆變器、蓄電池、匯流箱、光伏電機電站等下游廠家。
別看這些企業不少已經在花旗國那邊上市,實則目前已經資不抵債了,有的企業甚至欠銀行貸款上千億rmb,所以拿現金白銀入股沸騰能源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現有的技術裝置、人員、地皮廠房入股。
進一步說,這幫淨資產為負數的光伏企業,在方傑的面授機宜下,打算來個金蟬脫殼!
何為金蟬脫殼?
嗯,就是暗渡陳倉資產轉移,把家裡面值錢的玩意兒,透過一系列手段,全都合理合法的轉移到沸騰能源,而原公司成為一個空殼後,直接宣佈破產保護了事!
有的光伏企業甚至在沸騰能源成立的第二天就宣佈破產淨身出戶了,然後老闆帶著旗下一幫技術員工直接加入了沸騰能源。
這樣一來,與國外簽訂的期貨合同自然不用再繼續執行,甩開了一個大包袱,當然,國內欠銀行的貸款那是逃不掉的,這另外有一套操作手法,總之不會讓國家吃虧。
直白點說,這招金蟬脫殼,其實就是方傑直接掀了桌子,國際資本既然耍老千,那就別怪咱們另起爐灶。
至於第三大股東陣營,其實就是一個:國家電網。
把國家資本拉進來那是必須的,也是應有之意,國家電網本來也在光伏產業裡投入了鉅額資金,甚至本來就是一些民營光伏企業的大股東。
有了這三方參與,沸騰能源其實也就是掛了個“沸騰”的名頭罷了,絕不是沸騰集團旗下一家普通的子公司那麼簡單,其實則就是資產規模超千億的“華國光伏產業集團”,無非是這個名頭太響亮過於高調,才借用了沸騰的馬甲。
當然也不必妄自菲薄,這事兒畢竟是方傑和他的沸騰集團在其中承上啟下,拿到冠名也無可厚非。
國內光伏產業的這次重大變革轉型,自然瞞不住陰險狡詐掉國際資本,不過此時西方國家正處在後次級貸時代,正自顧不暇,所以暫時也只能抗議無果後睜隻眼閉隻眼。
當然另一方面,國際資本並不相信華國的光伏產業經過整合後,能夠活得下去,即便這事兒有世界第二富豪方傑掉參與,也毫不擔心。
畢竟西方國家才對光伏產品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而天朝這邊,在09年這會兒,全國上下的環保意識還有待加強,光伏發電產業也只是初建,市場需求量很小,只要西方資本把他們那邊的市場一堵,華國的光伏企業必然產能過剩,照樣活不下去。
不過這事兒可難不倒重生過的方傑。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