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計劃”遊戲,真的一時半會兒出不了,別的先不提,既然要搞海底伺服器,這就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
年底結算的時候,花旗國慈善基金會按比例,在證券市場抽出了第一筆大約14億美元的專案款。
這筆錢方傑全部用作了伺服器架設上,在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沿海地區,分別建立專門用於方舟計劃的IDC國際資料交換中心。
14億美元看似很多,但其實對於整個龐大的計劃來說,完全是杯水車薪。
目前的IDC國際資料交換中心只是一期工程,打個樣而已,後續伺服器中心也會隨著方舟世界的進化,而不斷加大投入,擴大規模,持續升級。
為了加快建設效率,他直接請了基建狂魔總公司中建集團參與專案建設,畢竟老外懶散慣了,做事沒效率,勞動力成本也高,這事兒還是國人更靠譜。
方傑完全不心疼,這些錢總是要被人賺走的,那還不如讓自己人來賺,也算是改善國人們的生活水平,為發展國內經濟做貢獻,而且各種硬體裝置也全部從國內採購。
這些錢本來就是在海外證券市場上圈的錢,屬於意外之財,別人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是剪掉羊毛用在了自己人身上,而且還名正言順——這是為了人類未來科技發展的必要開支。
以後也會如此,但凡方洲國際有什麼大單採購業務,那也肯定優先選擇國內的產品,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方舟計劃的錢和賬目,的確是公開透明的,也絕不會做什麼假賬,或是故意高價採購搞利益輸出,所有合夥人都有監督權,但這錢怎麼花,花在誰身上,只要是合理的,那就是方傑說的算了。
這也就是他為什麼不光投錢進來,賺了錢還“分文不取”的原因,反正這跟自己的錢也沒多大的區別。
比如這第一期建設IDC國際資料交換中心的資金中,就有1000多萬美元是全世界各國信徒合夥人們的集資款,還不是一股腦地扔了進去,最終被國人賺走了。
合夥人們對此沒有任何異議,反倒非常支援這樣的安排,因為華國也許技術上比較落後,但吃苦耐勞的工作效率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全世界公認的,看著每天公開的財務支出就知道,這是花小錢辦大事,是非常英明的決定。
很多老外們並沒有意識到,其實華國和華國人也就是差不多從這會兒,開始逐步蠶食他們的工作機會,賺走他們的財富,開啟國民經濟飛躍式發展的時代,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
這些都是後話了,反正當下大家就覺得這錢花的值,花的對,也進一步證明,華國首富真的是言出必行,不光投入鉅額資金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始了大規模的伺服器機房建設,也確實做到了每天更新財務報表的承諾。
這就使得國際上討論方舟計劃的人越來越多,抱著試水心理加入計劃的合夥人也越來越多。
不單單只是個人,國際上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風投公司也加入了進來,比如谷歌、微軟這樣的國際知名大公司,年後居然也分別投了5000萬美元試水。
5000萬美元對他們這些公司來說不算什麼,真的就只是灑灑水,也許在他們看來方舟計劃可能太過超前,不怎麼什麼靠譜,就算華國首富的身份,在他們眼裡可能也不一定值得他們投資。
但是,方舟計劃現在已經成為了國際上的科技熱點話題,作為全球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巨頭,哪怕只是為了蹭熱點、打廣告、刷存在感,這錢也必須投,否則這麼有趣的事情被排除在外,與其身份地位不符。
這就是國際網際網路巨頭的排面,有些事不得不做。
除了這些試水的國際知名公司,也有整體加入的。
比如Facebook和它的創始人扎克伯格。
這就很有趣了。
或者說,這本來就是今世歷史的必然。
Facebook是2004年成立的,發展至今,也暫時只是佔領了美國高校市場,使用者基本上都是美國高校的大學生。
Facebook加入方舟計劃之前,全美網站排名78位,是一個有些小名氣,但總體來說名不見經傳的網站,遠沒有後世知名。
要知道,它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前世可是“元宇宙”概念的頭號粉絲,連公司名都能改,足以見得他絕對是真愛。
而“元宇宙”概念的基礎,同樣是虛擬現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