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今世是國內首富了,未來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富,那麼如果自己推動一下的話,還是很有希望提前邁入火星殖民和虛擬現實時代的。
如此一來,那他自然也是反對人工智慧的,他希望所謂的人工智慧,是一種可控的半人工智慧,不要有自主意識。
因為道理很簡單,人類自己都在自相殘殺,如果弄一個擁有人性和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出來,那肯定也是有樣學樣六親不認啊,這還需要爭論?
用程式來限制?
屁話!
人類既然能用程式來限制ai,那麼自然也能修改程式,讓ai放飛自我。
ai可以有節操,但如果人類沒有節操的話,ai也可以沒有節操。
什麼時候地球上人類沒有戰爭、沒有霸凌、沒有勾心鬥角、沒有野心和慾望了,再考慮搞那種全智慧ai吧,否則絕對是作死行為。
總之,方傑要講的這個故事,肯定不能讓ai來建設火星基地,只能由人類自己來建設。
但在火星基地成型前,人類又不可能一開始就跑到火星上去作業,那樣太危險,強行安排人上去工作,跟草菅人命沒啥區別。
所以咱們只能遙控指揮和操作,對火星基地進行前期基礎建設。
可這樣一來,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通訊延遲的問題。
由於距離太遠,訊號傳遞距離過長,人類遙控指揮會出現很大的延遲。
因此,在戴森雲計劃之前,還得先把無延遲的量子通訊技術搞定。
這個問題不大,前世這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今世重點推動一下,說不定10年內就能實現量子通訊。
現在,咱們有了火星計劃、戴森雲計劃、量子通訊計劃,似乎還差了點什麼?
對了,虛擬現實計劃!
人類透過量子通訊技術,雖然能實時操控機器裝置甚至飛船,但是前提是得有一雙“眼睛”,起碼能看到眼前和周圍的情況,否則如果進行工作?
尤其是那些精細化的操作,更需要一邊觀察一邊操控,否則一個細微的操作失誤,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因此,這就需要把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出來。
有了虛擬現實技術,大家就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遊刃有餘操作火星上那些工程機械了!
故事繞了這麼一大圈,終於講到虛擬現實技術了。
而方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最終只是為了推動虛擬現實技術這個“小目標”加速實現。
什麼火星計劃、戴森雲計劃、量子通訊,其實全都是扯淡,他覺得自己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這些計劃實現了,但是虛擬現實技術還是很有希望的。
也不用太高深的虛擬現實技術,只要能夠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用這種技術玩遊戲就好了。
反正虛擬現實技術在真實操作外太空、外星球上的機器裝置操作之前,起碼要經歷漫長的模擬測試期吧?
畢竟用虛擬成像技術真實操作機器,和模擬操作機器,完全是兩碼事好吧?
實際操作,一個失誤就能造成機毀人亡,損失無法挽回,而模擬操作,可以重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