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前期那些一窩蜂生產星艦裝備的製造號,由於時間差和被方傑拋售的關係,手裡的貨都被壓著了,便宜賣也不是不行,但價格已經遠低於製造成本。
用股市的話說,這幫跟風的傢伙就是被套牢了,除非割肉止損,否則手頭上就沒有流動資金了,嚴重影響了他們後續生產經營活動。
遊戲裡的另一個市場,充值點交易市場,此時充值點也是開啟了反轉的走勢,從之前的通貨緊縮直接轉變成了通貨膨脹。
充值點升值後,與遊戲幣的匯率從1:5000萬,一路飆升至1:3億。
此時,方傑手中已經沒有多少遊戲幣,而全特麼都是充值點,360多萬充值點!
如果這些充值點全部換成遊戲幣,那就是1000多兆遊戲幣,也就是說100兆遊戲幣經過三圈收割,重新回到手中,已經翻了10倍不止!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資料,畢竟市場短時間內可吃不下這麼多充值點,不斷出貨就會不斷打掉充值點的價格,實際沒那麼多。
也不是不可以這麼幹,這等於又開啟了新一波的收割模式,可是這樣一來,估計遊戲就會被方傑搞崩潰了,他還要繼續玩呢,意思意思一下就行了,做人留一線嘛。
所以拿出100萬充值點,慢慢地換成遊戲幣就行,這些遊戲幣用作軍團的內部發展建設,以備不時之需。
其他的充值點暫時放著,這可是硬通貨,等以後遊戲幣花完了再換,也隨時可以用這些當本錢坐莊,用同樣的套路再收割一波。
反正老外有錢,每隔一兩個月操作一波,除了讓老外們有點肉疼之外,還不至於傷筋動骨,也不會太破壞遊戲經濟。
這就是方傑的期貨套路操作,分別以遊戲幣、遊戲道具、充值點三項作為期貨標的,在預判市場後,進行三波收割,連外掛什麼的都不用,隨隨便便倒倒手就發財了,也為後續操作賺取了足夠的坐莊本錢。
至此,國際服《eve》的遊戲內部經濟,一定程度已經被方傑給控制了,只要遊戲公司不出面干涉,現在他要讓遊戲經濟通貨膨脹就通貨膨脹,要讓遊戲通貨緊縮就通貨緊縮,成為了遊戲裡翻雲覆雨的金融大鱷。
但遊戲公司怎麼可能不干涉呢?
照方傑這麼搞下去,《eve》就算再怎麼牛逼,只要他肯,分分鐘就能把遊戲搞死搞殘。
其實早在國人礦工大舉進入遊戲霸礦的時候,冰島遊戲公司就已經開始關注和著手調查了,因為許多老外玩家搶不到礦,對這些來自華國的farmer深惡痛絕,向遊戲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投訴,認為這些farmer干擾了他們的遊戲正常體驗。
遊戲公司一開始其實對於華國玩家是舉雙手歡迎的,公司高層還為此興奮了好幾天,完全沒料到自己製作的遊戲,居然都火到華國去了,而且遊戲線上人數一下暴增了近2000人,公司收入隨之大增,這絕對是喜事臨門啊!
可是接到大量投訴後,遊戲公司的態度漸漸改變了,雖然還談不上要打壓華國玩家,但遊戲正義不容他人褻瀆,於是開始調查這些國人礦工到底想幹嘛。
如果是挖礦賣成遊戲幣,再用遊戲幣換成現金,那對不起,本遊戲不歡迎這樣的搬磚玩家,遊戲協議裡明確寫著禁止玩家進行遊戲幣和現實貨幣的私下交易,但如果是正常的遊戲活動,遊戲公司也無權干涉。
結果調查後發現,華國人只是正常的遊戲活動,挖到的礦,都集中交給了一個id為「niubi」的玩家手中,這名玩家並沒有進行任何違規交易,而且目前還是北歐玩家軍團的一員,據說是個老美。
好吧,那就繼續監控這個「niubi」,只要他敢出貨,那封殺沒商量,否則不予處理。
但旋即,遊戲公司在監控方傑的過程中,發現這傢伙對遊戲市場行情預判極準,透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金融操作,居然短時間內就收颳了大量的財富,後臺資料顯示,其庫存的充值點高達400萬!
這傢伙可真是個牛逼的人才啊!
難道是什麼經濟學家或者金融業的天才,否則這如何解釋?
感嘆的同時,遊戲公司也開始擔心起來。
因為遊戲裡的物價,每天就如同過山車一般,讓人看著心驚膽戰,但凡這傢伙出手,整個遊戲市場行情就會出現巨大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