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沸騰集團去韓國那邊成立合資公司一樣,我把華國的產品帶過去賣錢,但在韓國那邊你們占主導地位,都是你們說的算,咱只拿分成。
而到了這邊,你們也可以把你們國家的產品拿過來賣,但得我說的算,我可以帶著你們掙錢,但除了拿利潤提成,其他事兒你們就沒資格管了,公司所有員工包括高層都是我的人,你們派個代表或者財務過來就行。
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就只能如此,這叫求同存異,吃獨食這種事兒,自己人都不被允許,更不可能讓你一個外人來吃。
當然資本財閥又不是什麼慈善家,實際操作時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以產品的稀缺性和技術壁壘,故意大幅太高價格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這就要看雙方如何博弈了。
目前來說,沸騰集團在這方面吃了一點小虧,畢竟兩國的經濟收入和國情不一樣。
同樣一款產品,人家在韓國賣80美元,對韓國民眾的消費水平來說只能算中低檔產品,但折算成RMB,就要5、600塊錢,如果再算上關稅,那就是8、900塊錢,對華國老百姓來說都快算是奢侈品了。
不過有一說一,真正吃虧的其實是老百姓,東西賣的越貴,沸騰集團反倒掙的更多。
但話又說回來,能花得起錢買這些高階化妝品的女孩子們,那肯定有錢嘛,或者其背後的男人有錢,這也算是劫富濟貧,幫助國家進行收入再分配了。
要知道去年年底沸騰集團成立大會上,方傑可是放出過豪言的,要捐1萬所希望小學,這些錢就讓她們來出好了,也算是幫她們為國家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反正目前除了沸騰產業園的近百億資金窟窿,他還有希望小學的100個億的窟窿要填,而且必須在5年內做到,否則有些事情就失去了意義。
&nai,發展快遞業,還遠遠不夠,金融工具也得用上。
所以下半年除了忙這些事之外,方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海外投行、做市商談51mai融資的事情。
&nai成立以來,應該說自其前身51ka大獲成功以來,凡是國際上叫得上名號的風投公司、資管、做市商,都來找過方傑談融資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但每次都被他以價格太低拒絕了。
事實證明,他也沒說錯。
每次當投行們以為自己開出的估值已經很合理,但每次事後都被慘遭打臉,然後看著51ka轉型為51mai,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nai不像其他的網際網路公司或平臺,吹出來的都是概念和泡沫,講的是故事,實際經營狀況是虧錢的,51mai不僅掙錢,而一直在大賺特賺,甚至可以說一直都是沸騰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
這種眼見為實的利潤,簡直饞死了國際上的那些投行,時不時地就跑來找方傑,蠱惑他把51mai做上市。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沒有我們海外投行和做市商提供的專業服務的話,你們自己肯定是沒法上市的,所以你得讓咱們也入股參與進來。
&nai的估值已經提高到了200億,美元。
&nai裡面還佔有50%的股份,也就是說現在光是一個51mai,他的身價就已經高達100億美元!
這已經實際成為了國內明面上的首富!
這話看著似乎有些矛盾,但懂的人都懂。
真正的首富可沒方傑這麼高調囂張,都在那悶聲發大財呢,資產一般會分散到自己家族所有成員手中,平攤下來就看著不多,也很少會被媒體揪出來大肆渲染。
而像方傑這樣被拿出來當榜樣作為宣傳的,一是有在高調一點的需求,沒有遮蔽這些文章,另一方面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他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文化輸出的產品,就像前世的某人一樣,以華國知名企業家,或者說國際知名企業家的身份進行文化輸出。
這也是跟老外們學的。
最早是比爾蓋茨成為了華國無數年輕人、創業者的偶像,甚至連他大學輟學創業,也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不少學子還有樣學樣,以為自己就是下一個比爾蓋茨,結果泯然於眾……
後來大家又開始學巴菲特,說什麼價值投資,被證券業信奉為真理,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人等不到價值投資所獲得的回報,就已經傾家蕩產倒在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