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橫無禮歸蠻橫無禮,但周處還真不是一個喜歡吹牛說大話的人,硬拉著蘇大夫來到了東吳的右大司馬府門外後,周處還真的很快就得到了東吳右大司馬丁奉的召見,蘇大夫也跟著沾光,終於見到了三國時代少有的神龜之一,已經年逾八旬的東吳老將丁奉。
見面後當然是周處先後丁奉交流,結果或許是真的幡然悔悟了的緣故吧,在丁奉的面前,周處努力收斂了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僅沒再那麼輕浮狂傲,相反還表現得頗為彬彬有禮,讓不知道周處過去底細的丁奉大感滿意,也生出了答應舉薦周處為官的念頭,然而很可惜,丁奉接下來考較周處學術兵法時,周處卻馬上原形畢露,不要說如何談經論道了,就連如何統兵治軍都一竅不通,丁奉見了自然大失所望,不斷搖頭。
悔悟後的周處也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察言觀色,見丁奉面露失望,周處馬上就主動說道:“伯父恕罪,小侄年少荒唐,青年時不知讀書上進,耽誤了大好光陰,但是經這位漢國來的太中大夫蘇大夫指點,小侄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所以伯父也不必勉強,假如你覺得小侄現在還難以任事,可以直言無諱,小侄這就回去好生讀書,待學業有成時,再來拜訪伯父不遲。”
沒想到周處會如此痛快的回答,丁奉難免來了興趣,開口打聽周處和蘇大夫到底是什麼關係,周處則如實相告,承認自己之前毆打了蘇大夫,蘇大夫不僅沒有記恨在心,相反還告訴他讀書上進才能成為萬人敵的道理,自己也這才幡然醒悟,決定痛改前非,努力上進,還把自己之前在義興橫行霸道的種種惡行如實告訴給了丁奉。
沒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子侄上進,聽了周處的如實稟奏,丁奉當然是捋著雪白鬍須連連點頭,很是將知錯能改的周處誇獎了一番,然後才轉向蘇大夫說道:“多謝大夫指點,若非大夫以身作則,告訴老夫這位愛侄讀書才能上進的道理,老夫這個侄子恐怕這輩子就要毀了。哦,對了,蘇大夫你既然是漢國國使,是為何事而來?為什麼還沒去求見我們陛下?”
“回稟老將軍,小使今天才剛到建業,打算明天再去貴國皇宮稟明來意,求見貴國陛下。”蘇大夫忙答道:“至於小使這番的來意,還得請大司馬你這位東吳的擎天巨柱不吝相助才行。”
客套了兩句,蘇大夫才把自己代表張志來請東吳出兵夾擊晉軍的來意如實相告,也懇請丁奉在孫皓面前進言,爭取促成漢吳夾擊晉軍的戰略大計。然而丁奉卻並不急於給出答覆,只是一個勁的追問漢軍在漢中的戰況,蘇大夫也沒有必要隱瞞,只是把漢軍已經基本控制漢中盆地的情況告訴給了丁奉,也坦白承認金牛道險隘仍然還在晉軍手中。
聽了蘇大夫的介紹,丁奉捋著鬍鬚盤算半天才說道:“蘇大夫,從你的介紹來看,你們的情況似乎還是不容樂觀啊,貴軍雖然僥倖拿下了南鄭和陽安關,但是金牛道仍然還在晉賊手中,僅憑一條遙遠崎嶇的米倉道,貴軍的糧草軍需和後援軍隊,還是很難迅速的運往漢中補給。”
“大司馬所言極是,這也是我們請貴國幫忙的主要原因。”蘇大夫答道:“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大漢軍隊和晉賊重點爭奪金牛道,也必然能替貴國牽制大量的晉賊軍隊,貴國倘若能夠儘快出兵北上,不僅可以給我們幫上大忙,也一定能夠乘虛獲得許多斬獲,於貴我兩國都是益處無窮,這一點,還望大司馬能夠明白。”
趁火打劫歷來就是東吳的拿手好戲,仔細的盤算了一番後,東吳的老鷹派丁奉便給出了一個讓蘇大夫歡喜的答案,道:“那蘇大夫放心去見我們陛下吧,屆時陛下問起群臣意見時,老夫自然會替你們漢國說話。東吳與漢國唇齒相依,是應該互相幫助為上。”
蘇大夫一聽大喜,忙向丁奉連連道謝,丁奉則又轉向周處說道:“賢侄,不是老夫不肯幫你,只是你現在於文事武略一竅不通,老夫即便強行舉薦入仕為將,也不過是拔苗助長,既誤了國家,也誤了你自己。這樣吧,回去好生讀幾年的書,待學業上有了成就,老夫再給你幫這忙。”
如果換成是幾個時辰前的周處,聽到這話絕對能夠跳起來,然而周處卻是一個說改就改的人,聽了丁奉的這番話後,馬上就點頭答道:“多謝伯父,小侄明白,請伯父放心,小侄回去以後一定好生讀書上進,學業方面沒有進展,絕對不來見你。”
丁奉滿意點頭,還令人準備酒宴款待蘇大夫和周處,又讓周處留在自家住上幾天,周處恭敬謝過,蘇大夫則乖乖告辭離去。結果在分手時,丁奉還向蘇大夫叮囑道:“大夫應該儘快拜見我們陛下說明來意,事實上劉車騎此前已經進言過乘機伐晉,只不過陸丞相堅決反對,陛下才沒有下定決心,但老夫看得出來,陛下對出兵伐晉還是十分動心的,所以,打鐵一定要乘熱,明白嗎?”
聽到這話,蘇大夫當然是大喜過望,然後按照丁奉的指點,蘇大夫還真的在第二天就向孫皓提出了求見要求,也頗為順利的在第二天下午就被召進了東吳皇宮,再一次見到了孫皓,還有陸凱、萬彧、丁奉和一些東吳的重要大臣。
已經勉強算是熟人,蘇大夫當然也沒有和孫皓過於客套,行完了禮就直接說明來意,呈上國書邀請東吳出兵夾擊司馬晉,然後也正如丁奉所言,其實很有上進心的孫皓聽說漢軍已經基本拿下了漢中,馬上就面露豔羨,稱讚道:“後將軍果然是用兵如神,想當年貴國先皇征討漢中,足足用時兩年才勉強拿下,人口百姓還被曹魏遷移一空,沒想到後將軍用時僅僅半年,就如此順利拿下了南鄭和陽安關,兵鋒銳利,著實叫人羨慕。”
“謝陛下誇讚。”蘇大夫謙虛,又說道:“陛下,貴我兩國曾有盟約,相約共伐晉賊,現我軍在漢中連勝連捷,勢如破竹,正是一舉殲滅晉賊的大好時機,機不可失,還望陛下遵循盟約,立即出兵北上,攻打兩淮襄陽之地,與我軍會師於洛陽城下,共破晉賊。”
孫皓笑笑,說道:“後將軍的意思,朕明白了,大夫可先回館舍休息,待朕與眾朝臣商議過後,然後再給大夫答覆。”
蘇大夫唱諾,又看了一眼正在朝上的丁奉,然後才告辭離去,然後不消說,蘇大夫離開之後,東吳朝臣自然圍繞著是否出兵給漢軍幫忙展開了一番唇槍舌劍,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東吳鷹派逐漸佔據上風的時候,晉廷那邊,卻派急使給孫皓送來了張志寫給司馬炎的國書,還有帶來了司馬炎的口信……
…………
“這就是你們漢國和我們東吳結盟的誠意?!”
無比氣憤的把那道要命國書摔在了應召入宮的蘇大夫面前,孫皓當然是氣得臉色鐵青,陸凱一黨則在旁邊奸笑冷笑,原本極力贊同出兵助漢的丁奉和劉纂等東吳鷹派也個個神色不善,很是不滿漢軍私下與晉軍聯絡求和。而不知情的蘇大夫滿頭霧水的揀起國書細看後,也很快就象殺豬一樣的慘叫了起來,“怎麼可能?我們後將軍怎麼可能會寫這樣的書信給國賊司馬炎?偽造!這一定是偽造!”
“偽造?”孫皓怒道:“上面有張志的簽名,還有他的後將軍印章,這也是偽造?”
“陛下,簽名和印章也可以偽造啊!”蘇大夫趕緊耍起了無賴,說道:“我們後將軍日理萬機,每天不知道要簽發多少文書,在文書上蓋下多少他的印章,晉賊弄到他的簽名和印章有何難度?只要有印章和簽名在手,以中原的人才輩出,偽造有何可難?”
考慮到確實有這個可能,孫皓難免猶豫了一下,蘇大夫察言觀色,忙又說道:“陛下,小使敢打賭,這一定是晉賊偽造了用來離間漢吳聯盟的假國書,目的是想恐嚇貴國,讓貴國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敢出兵北上,讓他們可以全力應對我們大漢的北上之軍,還請陛下明查,千萬不要中了晉賊詭計啊。”
孫皓被蘇大夫勸得有些動搖,陸凱則乘機出列奏道:“陛下,茲事體大,應該查明真相方可決斷,臣下建議,陛下派遣一使西進入川,持書到張志面前當面問明真假,然後再做決定不遲。否則的話,我們東吳如果大舉出兵北上,張志又和晉賊突然言和,我們可就被漢國給賣了。”
陸凱開了口,陸家黨羽當然是紛紛附和,蘇大夫見了心慌,焦急之下靈機一動,乾脆大笑了起來,說道:“陸丞相,諸公,不必多說了,也不必派遣什麼使臣去見我們後將軍查問這道國書的真假了,貴國的意圖,小使已經明白,小使這就回去稟報後將軍,說貴國沒有膽量,不敢出兵伐晉就是了。”
“你這話什麼意思?”孫皓大怒道:“我們東吳沒有膽量,不敢出兵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