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章惇和蘇頌的難題,呂惠卿就要輕鬆很多。
呂惠卿原本就主管市易,而官家在革新朝廷體制時,已經將市舶司也讓市易司統管了。所以,呂惠卿對於市舶司的業務不算陌生。
熟悉市舶司的業務,自然就熟悉從事海運的諸多商家。他呂惠卿也是福建人······
“吉甫,朝廷詔令必要不折不扣執行。對於三月限期後,依然與海盜勾連者,必須嚴懲不怠!”
讓呂惠卿唯一不爽的就是,王安石盯這邊很緊······不是說王安石精於市易,這時候呂惠卿在易貨之道的造詣,除了薛向不敢輕視,整個國朝他不認為還有比他更強者。
曾經王安石一起提攜的呂嘉問,已經被他遠遠的甩在身後了。
也是有曾經被王安石提攜的原因,讓呂惠卿不便把王安石頂回去······大家都是內閣,不存在誰高誰低。
“首輔,惠卿自知使命,萬不敢懈怠。如今,市舶司已經將涉足海運事務的商賈名錄一併整理成冊。隨後惠卿將著人清理對比歷年海運易貨的資料,並與薛師正溝通,查對資金往來,以明晰各大海商出入,甄別與海盜勾連的可能······”
“同時,市易寺已經遣人前往國朝各沿海州府,配合皇家銀行方面,調查流入市場的番貨和資金往來,以查對海運逃稅事務。”
“監察衙門、皇城司均有參與。屆時,惠卿將整理奏報,以備內閣審議······”
既然王安石盯著,呂惠卿不介意將行動說明白。至於王大首輔是不是懂其中道理,那就不是他呂惠卿該管的了。
呂惠卿不認為王安石能懂這些,現在國朝的市易,與早年的國朝的市易完全不一樣。
有時候呂惠卿不得不佩服官家的大謀略格局,就說這皇家銀行,雖然對商賈交易提供了方便,可商賈們永遠不清楚,在方便商賈交易的同時,更有利於朝廷對市易事務的監管。
沒有那個商社樂意轉運大量的銅錢,而規模以上的交易,藉助皇家銀行就成為必然,在於市易寺溝通,使國朝的規模交易的稅入,幾乎無處遁形。
或許在官家推動這兩項革新時,就已經將國朝的商賈都裝進了籠子裡。
所以,呂惠卿在針對海商的事情上,不敢有任何隱瞞,他知道,即便是薛向和他,都比不上官家對市易方面的精通。
至於王安石······
果然,王安石帶著一臉疑惑走了。
“官家,呂吉甫在整理海商名錄,對比歷年海商易貨資料,並協同薛師正的皇家銀行清查流入市場的貨品。恕臣愚鈍,老臣不知此為何意?”
王安石不好意思請教呂惠卿,可並沒有不好意思請教官家。
“哦,呂呂吉甫倒是費心了······”
見王安石一臉的迷糊,趙曦就接著說道:“整理海商名錄,這算是基礎性工作,知道了海商都有哪家,就將範圍縮小了。”
“進一步查對番貨,對比資料,並與皇家銀行的資金流動對比,以此就能清楚海商將番貨販賣進國朝的數量和收益。”
“王相也知道,不管是番商,還是海盜,對於國朝貨品的喜好都是那些,其中銅錢便是最受歡迎的貨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