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軍沒有被封賞。
聽聞章惇覲見陛下後,向兵部、樞密院交回了印信,便開始閉門謝客了。
說是閉門謝客,卻不拒絕南征軍的將領上門。
然後,沒幾日,從安南迴來的幾位將領,逐個被打散安排到河北道了。
原本朝臣中還有責備章惇肆意妄為,現在成一邊倒同情章惇。
“好歹是滅國之功,朝廷這般虧待功臣,將來誰還為過征戰?”
“章子厚有點膨脹了,打穿了大理,挑起了安南邊釁…~我聽說安南都遣使幾次來汴梁哭訴了……”
“不是那麼簡單的!聽說章子厚率大軍在安南時,與那位多有苟合,陣前都往來數次……”
“兵部有吏傳出,兵部和樞密院都未驗證那個大理王的人頭…~聽說敘功時以貪功冒領論處了。”
“不應該呀?前幾日太子郊迎,章大帥何等威風?朝廷怎麼可能不知情呢?”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聽說是章子厚覲見陛下以後,朝廷才轉了風向的…~”
市井傳言,雖然不可信,但所謂的無風不起浪,就是說,市井猜測的可能多了,總有一些可能與真相很接近。
可惜,這一次關於章惇的傳言,卻是一點邊都不靠。
即便是如此,還是有相信的人。最先憋不住的是掛著樞密使的名頭,在講武堂和貢院教授的那些老帥。
說實話,官家這些年確實讓武將地位有了提高,別說講武堂一直有士子軍卒校尉,就是貢院,士子們對軍略的興趣也相當高漲。
而這一次,南征軍的封賞就這樣悄麼聲的沒了,對於這股風氣是很大的打擊。
“歐陽公,可否借閣老院進言官家……”
狄青、郭逵、種鄂,就連跟章惇關係不熟的熊本也湊熱鬧來找歐陽修問計了。
打戰他們行,要說朝堂上的貓膩,即便是耿直如歐陽修的文臣,也衰他們幾條街。
“閣老院一旦啟用,諸公也是閣老院的參事……”
歐陽修沒說章惇,反倒扯這個。一個個老帥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