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過!”
片場的洛泉躺在導演椅上,沉聲發出指令。
鏡頭裡的幾人頓時鬆了口氣,如釋重負般走到了休息處。
在開拍之前,幾個主演沒有想到洛泉施加的壓力會這麼大。
明明第一天的時候待人處事還那麼溫和,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結果一到片場,她就立刻開始統籌全域性,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彷彿司令官般的氣場。
在她目光所及裡的一切生物,都必須聽她排程。
任何人在她的指揮下都不允許有任何的個人想法,甚至連建議都不準提。
藝術創作當中出現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
有的攝像師、副導演覺得這個角度的打光好、更有感覺,但導演覺得可能另外一個角度更好,這時兩邊就會開始討論、實驗,最後即使發生爭吵都有可能。
但洛泉在片場從來不與人爭論,因為她的話就是聖旨。
“這部電影怎麼拍我一個人操控就行,其他人聽指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任何在創作上的指手畫腳都不要有!”
這是洛泉在拍攝之前給所有人的一個提醒,總是笑顏如花的她這個時候臉臭得和更年期到了似的,年輕一點的員工光是看到她犀利的眼神都會覺得心中一顫。
不過即使提前打了招呼,但開拍之後還是會有人靈機一動,給自己加戲。
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群演身上,就比如主角一家到地下拳場看拳賽的時候,要拍一個觀眾歡呼吶喊的鏡頭。
因為這種地下拳賽通常都和賭博相關聯,臺下坐著的觀眾大多都買了臺上選手的勝負。
所以洛泉讓他們在決出勝負後,一部分人狂喜,一部分痛罵。
而負責狂喜的觀眾,就出現了一個小機靈鬼。
在鏡頭掃過來的時候,他直接一蹦三尺高,高興得蹦了起來。
而洛泉,也很快地喊了一聲“卡”。
因為每次開機前洛泉都會將每個人應該做什麼講得非常清楚了,所以大部分鏡頭都是一遍過。
而一旦洛泉喊卡,那就意味著某個崗位出現明顯的失誤,也意味著她要開始罵人了。
總之這一音效卡響起,臺上的拳手、臺下的觀眾、周圍的工作人員立刻停了下來,齊刷刷地望向了他。
洛導等閒不發威,可一旦發威那就是如同狂風驟雨一般。
“第九排的那個男群演,你怎麼回事。”
洛泉拿著喇叭直接開始點名:“我拍的時候沒有跟你講明白嗎?你買的拳手贏了,你很激動,然後你開始歡呼,表情可以誇張一點,我讓你雀躍了嗎?你在那兒瞎蹦什麼!”
聽到這話,其他人立刻長舒了一口氣,還好不是自己這兒出的問題。
被點名的男群演頓時露出尷尬的表情,但還是解釋道:“抱歉導演,我想的是這個角色贏了錢,非常激動,光是歡呼可能不太夠,所以就跳了一下。
《演員的自我修養》裡說過,誇張的肢體動作更能體現角色激動的心情嘛。”
這番解釋讓周圍的人露出瞭然的表情,又是一個想給自己加戲的群演,這在橫店可見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