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別人領獎,都是一大堆主創在現場齊聲歡呼,然後再派代表上去。
而洛泉這邊,歡呼雀躍的都是親朋好友。
為什麼這樣?
因為這些根本就沒有主創團隊,全都是她一個人搞出來。
哪怕是最具技術難度的特效,有很大部分也是由她自己親自制作,不愧全能女神之名。
三上領獎臺,網路上輿論已經爆炸了。
所有人都猜到了很大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在真正落實之後,洛泉的粉絲們已經拿出香檳開始狂歡了。
奧斯卡歷史上有拿過多項大獎的電影,但像洛泉這樣以單人姿態強勢會橫掃的,依然非常少見。
尤其是在接下來,《沉默的羔羊》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之後。
更是將洛泉的熱度提升了一大個檔次,四個提名四次獲獎,頒獎嘉賓都換了兩輪了,再一看上臺領獎的還是她。
“感謝奧斯卡的評選們,也感謝我的親人朋友,還有所有支援我的粉絲。”
洛泉握著獎盃,心態也飄了起來,嘴角揚起了一個弧度:“雖然類似的經驗我已經有很多次了,也提前準備了很多不同的頒獎感言,但我覺得還是這最平淡的獲獎感言更能感謝我的內心。
因為我最愛的人,都在我的話語之中。”
這又狂又暖的發言,引起全場的尖叫歡呼,沒有一個覺得她這樣說有任何問題。
既然春風得意,就應該縱馬一日,看盡長安繁華。
個人主義的極致魅力體現,往往是美國人最中意的地方。
甚至很多人還覺得,洛泉這個表現還有些太保守了。
你都四提四中,就是上臺來幾個後空翻都沒人覺得奇怪。
畢竟,這可是奧斯卡啊。
不過在達到真正的巔峰之前,往往會面臨短暫的低谷。
在開始頒發女演員獎項後,最佳女配角最終還是和洛泉失之交臂。
雖然她在《穿香奈兒的女王》裡表演足夠出色,但也因為實在太喧賓奪主,像女主更多過像女配。
本來這樣都是進不了提名的,但米蘭達這個角色演的也確實好,不給個提名實在說不過去,但得獎,最終還是給了另外一位也很出色的女演員。
況且這位七十歲的老人家,已經連續十幾屆陪跑了,再不給獎的話,輿論上也說不過去。
反正洛泉年輕,明年殺回來就是了,算是給老前輩一些關懷了。
這是評選委員會的想法,不是洛泉演的不行,實在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