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遊行的第三天,劇組也已經停工三天了,洛泉一直關注著新聞,關注著遊行的效果與進度。
倒不是她對美國民生有多關注,主要是遊行的效果關係著開工的日期。
原本根據多方媒體的報道,這次遊行已經得到可以相當大的關注,政府也決定施壓。
可以說,這次遊行組織者們的訴求已經快到達成的邊緣了。
但或許是明白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個道理,在電影從業者上街遊行並取得利益後,美國其他行業也開始鬧騰了起來。
第一個遊行的就是超市服務行業,這裡面來自沃爾瑪的服務員最多,他們的訴求是漲薪以及停止歧視。
仍然由工會帶頭,然後職員停工上街。
相比起電影從業者,這些來自超市的收銀員、清潔工數量要龐大得多,而且遍佈美國各州。
只不過大部分州都是小打小鬧,但是紐約、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舊金山這些大城市的遊行人數都相當得多。
榜樣的力量都是無窮的,在法不責眾的思想下,越來越多人開始上街,控訴著自己在工作中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原本只是一幫電影從業者的遊行,最後直接發展成了工人聯合大遊行,這下子聲勢徹底浩大了起來。
媒體鋪天蓋地開始了報道、採訪,警察也開始增派大量人數維持秩序。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還算是被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事實上這種規模的遊行在美國並不算特別少見,前幾年還有一個反對TXL歧視的遊行,那個時候半個美國社會都參與了其中,陣仗比這次還要大。
只不過這次罷工的都是工人,導致很多生產業、店鋪都停業了,所以政府比較上火,希望能儘快解決。
不過資本家們肯定不願意因為一次遊行就上調薪水,這次調整了,要是過陣子不滿意,難道又調?
而作為工人,現在經濟下行,物價越來越貴,保險、醫藥費也越來越高,工資卻一直不變,這肯定是不合理的,現在有機會透過遊行的方式漲工資,那肯定沒有誰會拒絕。
總之,兩邊矛盾分歧非常大,政府的說客忙得不可開交,但協調的進度去比較緩慢。
在美國,說客是一個職業,是專門在矛盾雙方之中斡旋,透過自己的能力和人脈解決分歧。
通俗點講就是談判專家,在美國文化中是一個相當特殊並且非常重要的職業。
總之,政府在想辦法儘快結束這場紛爭,而工人和資本家都在儘可能地為自己爭取利益,三方都在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