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專業最多,投資最大,辦學理念最前衛的藝術類院校,尚藝每次開學,都會吸引大量的國內媒體。
因為招生要求相對較低,對“特殊學生”管理寬鬆,所以尚藝是所有年前成名的明星最愛來的學校,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明星考進尚藝。
當然,如果是真的想沉下心學習表演,最好的選擇肯定還是京影或者中戲。
不過尚藝強在藝術氛圍極其濃厚,除了表演、音樂,還有油畫、雕塑等藝術類專業,實力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
雖說建校時間較短,但是校方在人文氣息這方面建設得相當不錯,校園內除了優美繁茂的植被,還有相當多由歷屆師生自己動手做的藝術品。
大到幾米高的石雕,小到油畫,在校園內隨處可見。
總得來說,尚藝或許在某一個專業比不上國內最頂尖的院校,但是論綜合實力絕對是華夏第一,尤其是各種硬體,每年都在更新換代,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器材。
當然,這些器材都是公用的,會放在固定的房間由學生預約使用,大多數情況下,除了鋼琴這種大件,學生都會有自己買一件樂器,用以課裡課外的學習。
洛泉學的是通俗唱法,現在改名為音樂學院聲樂流行系,主要就是培養流行歌手。
這個系算是近些年才新辦的一個系,以前是隻有美聲和民族的。
之所以以前沒有,是因為大多數美聲或者民族歌手都能唱流行,這種源自於黑人音樂的唱法,對於其他華夏的聲樂專業人士來說,其實並不算難。
當然,想要精通肯定沒那麼簡單,頂級的流行歌手也並不比頂尖美聲、民族歌唱家差。
在華夏,唱流行樂的歌手非常多,但是正兒八經上過學的人並不多,很多都是後來出名了,花錢去這些音樂院校買個掛名文憑,充充門面。
目前華夏最吃香的還是民族樂,這算是華夏獨有的一種唱法,最早起源於華夏的民歌或者山歌,近代發展時又融入了一些美聲唱法。
學民族的一般都不愁找不到飯吃,要是能考研幾乎就等於擁有了國家給的鐵飯碗,再有天賦一點以後就是各個晚會的常客,福利、收入非常好。
美聲也是同理,這倆也是最容易出國家隊的兩個系。
相比起來,流行樂的學生就顯得比較苦逼了,競爭壓力太大,還得要求學生自己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哪怕不會作曲,至少也得寫詞。
流行樂最紅火的時代,是在上個世紀末的港臺,天王天后層出不窮,但大多數天王天后自己並不會創作。
其實也不需要,因為可以直接找日本或者韓國漢化,只要唱功好就行。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之下,那些還能堅持自己創作的流行歌手是相當稀少且值得尊敬的。
現在再想搞以前那樣,把外國的歌拿來漢化,賺錢肯定是會賺錢,但是名聲估計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所以,流行歌手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混出頭,創作能力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試想一下,你發一首新歌,歌曲開頭除了歌名後面掛著你的名字,後面的製作人全是別人的名字,是個什麼場面?
自己看著其實也不是個滋味。
這也是現在很多歌手的專輯裡,總會出現幾首“難聽”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