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的騷亂終於告一段落,但是關於這個案件的調查善後才剛剛開始。
這次槍擊事件發生在哥倫比亞大學校門口的街道上,涉案人員較多,雖然這些街頭混混並不是蓄意策劃的這次槍擊,開槍也得多以朝天鳴槍為主,但很多路過的學生還是被流彈打中。
雖然目前還沒有出現死者,但受傷者多達十七位,其中有三個現在還躺在重症監護室。
當然,製造槍擊的混混們也一樣損失慘重。
在街頭製造槍擊的混混有三名被趕到的警察擊斃,有兩名被弗雷德的保鏢擊斃,而在便利店裡的那五個混混被洛泉一個人全部錘進了ICU。
因為當時情況比較危急,所以洛泉出手重了一些,招招奔著這些人的要害而去,乾淨利落解決的同時,所造成的傷害也非常大。
除了這些混混,始作俑者漢克也進了ICU。
因為害怕洛泉非人般的戰鬥力,漢克在倉皇逃竄的時候踩到一個易拉罐滑倒,後腦勺重重地磕在地上,當場就昏迷不醒了。
送去醫院檢查後發現有顱內出血的情況,受傷比較嚴重,很有可能發展成植物人。
透過監控可以看到,當時的漢克已經沒有了侵害的能力,但洛泉也同時停止了防衛。
所以在責任的劃分上比較麻煩,很容易就會產生扯皮。
加上洛泉打傷了這麼多歹徒,紐約警方以協助調查為由,當然,洛泉很快就被父親請的律師給帶出來了。
不過因為案情還沒有結束,她被我限制離境,只能留在紐約等候進一步的問詢。
這段時間全美國的媒體都像瘋了一樣,對這件槍擊案展開大肆報道,社會各界的目光也聚焦到了這上面。
不光是槍擊案在美國所具有的特殊性,也因為涉案人員裡有著洛泉這一時下人氣最為爆棚的明星。
此時的洛泉正是名氣最為鼎盛的時期,不誇張的說,直播的時候只是打個噴嚏都能上熱搜,更何況是和這樣全國震驚的大案有牽連。
不光是美國,英國、華夏、日本等大國也同樣有大量的媒體目光聚集了過來,為的就是能獲得第一手的資料。
原本在這個案件裡,洛泉是以受害者和見義勇為者的身份而存在,但是隨意一篇記者報道的出來,整個案件突然改變了性質。
“在這次案件中,便利店裡所有被洛泉打倒的持槍者均為黑人,這些倒黴蛋在進入便利店時並未對店員舉槍射擊,僅僅只是射擊天花板。
或許是在感受到洛泉的威脅之後才迫不得已射擊自衛,從另一角度而言,手懷高深搏擊術的洛泉是否因為對黑人有所QS,所以對這些倒黴蛋發動瞭如此殘忍的攻擊,或許她還有更高的選擇,只是因為QS,所以下如此重的手?”
這篇新聞一出,輿論一片譁然,哪怕是以最聖母的角度來看,洛泉當時的選擇也都是明智而合法的自衛。
而這篇報道完全是在顛倒黑白,為了流量,不顧事實真相,實在是讓人所不齒。
但是寫這篇報道的人很明顯不是為了流量。
很快,這篇報道就在某個推手的作用下,出現在了各大入口網站熱搜上,有關洛泉ZZ歧視的報道也是一篇接一篇的出現。
大量媒體彷彿有組織有預謀地堆洛泉開始了抹黑,想要強行將這頂帽子套到她的頭上。
很快,民眾的情緒也終於被調動起來了。
主要都是黑人,紛紛指責洛泉ZZ歧視,要求警方依法進行查辦。
很快小規模的遊行示威開始在街頭出現,要求制裁洛泉,高呼她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