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流浪在南明> 第三百四十七節:廬州府(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七節:廬州府(四) (2 / 2)

郭淵也將廬州府清軍主力在合肥集結這件事情,告訴聆聽陽和曹宇宙等將領,諸位將領聽到清軍在合肥雲集,臉上都露出一種難以名狀表情。

在場的徽州府將領對銅陵軍態度和花三娘一致,也非常討厭銅陵軍這波人向反客為主行為,對正在進攻合肥的吳阿楠部,報以善意同情心,能想象得到,吳阿楠肯定在合肥城下撞得頭破血流,銅陵軍好不容易擴充兵力,也會在這裡受到損失。

但是郭淵並不這麼看,他和諸位將領說道:“諸位,在南直隸只有我們和銅陵軍,銅陵軍在這裡被打精光,韃子再一次來進攻,誰來支援我們,難道指望江西金聲恆嗎?”

一席話說得大家滿臉通紅,王獻和聆聽陽對視一眼,也覺得郭淵有道理,但是李挺卻說道:“我們不能都去支援銅陵那夥人,末將建議大軍分為三部,一部分支援合肥,一部分繼續去打秋風,一部分帶著百姓和物資撤回徽州府,這樣不僅可以完成秦大人佈置任務,也可以有效的支援銅陵軍。”

王獻在這幾人職位最高,但是最終還是聆聽陽拿主意,聆聽陽也認為李挺說的很中肯,眾人坐在一起很快就作出決定,由馬錫和劉良能帶上百姓和物資撤回徽州府,狼喉營繼續打秋風,王獻和聆聽陽兩部支援銅陵軍。

這個意見遭到曹宇宙強烈反對,他憤憤不平說道:“我反對,我們狼喉營人多,實力也比你們要強悍,由我們去支援銅陵軍更合適。”

王獻和聆聽陽在安慶府和廬州府拼命招兵買馬,加起來也不過四千人,而狼喉營兵馬已經超過四千人,實力確實超過王獻和聆聽陽,王獻怎麼會錯過這麼一個殺韃子機會,他利用自己副總官兵身份,強烈要求狼喉營去打秋風,他這個命令使得郭淵副手蔣隸很是不滿,蔣隸是內務部安插在狼喉營秘密官員,對王獻越過秦楚直接命令狼喉營很是不滿和警覺。

聆聽陽也覺得王獻有些出格,看著狼喉營幾個將領臉上都露出不滿表情,趕緊出來圓場,他和曹宇宙做一個交換,由曹宇宙部和王獻支援銅陵軍,他和郭淵,李挺等狼喉營部繼續打秋風。

這個意見得到眾人贊同,很快大軍一分為二,同時立即通知攻打霍山馬錫和劉良能帶領百姓撤退,跟著大軍一起行動兵部,參謀部和內務部官員也一併撤回。

在分兵前,郭淵突然提出另外一個擔憂,他擔心隔壁太平府會出兵,太平府清軍進入廬州府必須從無為城進去,另外一條路是從和州府進入巢縣,從巢縣直接合肥,但是從和州支援合肥路途較遠,只有從無為州時間最短,路途最近,郭淵想帶領部下入駐無為明軍在消滅城內抵抗實力後,在無為城擋住太平府清軍,可以為諸軍爭取撤退時間。

眾人對此也沒有意見,於是又兵分三路,各自往各自方向而去。

而此刻正在攻打合肥的吳阿楠叫苦不迭,他以為廬州府防守空虛,哪曉得撫州府韃子都集中在合肥,城裡清軍保守估計至少有五千多人,雖然大部分是烏合之眾,但防守城池綽綽有餘,他組織三次進攻,都被韃子打的落花流水,還沒有靠近城門和城牆,就損失數百將士,而且攻城器械也準備不足,只有臨時趕製的雲梯勉強使用。

他一籌莫展之際,關培傳帶領三千將士趕來,從舒城出發時候,在城裡用門板樹木製作一些簡易攻城器械,到達合肥也投入到攻城中,有關培傳加入,吳阿楠恢復些許信心,在傍晚時有組織一次大規模強攻,這一次進攻仍舊沒能攻破城牆,但是成功殺傷大量守城清軍。

在攻城中,關培傳命令陳火帶領弓箭手和火銃手,趁著軍隊攻擊城牆空檔,利用夜色掩護摸到城下,等待清軍探頭射擊時,用弓箭和火銃突然射擊,成功消滅數百清軍最精銳士兵,同時還在學習尼堪,在城下挖出一個大坑,在坑裡放置大量火藥,只可惜火藥數量不夠,引爆後並沒有炸倒城牆。

但也把城內清軍大小官員嚇得半死,清軍雖然擋住明軍這一次進攻,可代價是損失一批精銳將士,在城內有小部分官員想投降明軍,卻被主將下令斬殺,清軍主將揚言,再過三天太平府援軍就會趕來,到時候和太平府援軍一起消滅城外明軍。

清軍聽到這個訊息後,清軍大受鼓舞,再一次士氣爆發,揚言和合肥城共存亡,把城外吳阿楠和關培傳給鬱悶一段時間,兩人正在為明天怎麼攻城,卻突然接到部將喜衝衝跑來說是有援軍趕到。

兩人也是喜出望外,倆人並排走出營地迎接徽州府軍,王獻和曹宇宙等將領帶著部下及時趕到,抵達軍營後,和關培傳以及吳阿楠碰面,四人坐在帳篷裡,決定在下半夜,趁著守軍打瞌睡之際,再一次對合肥發動強攻,一舉攻破次城。

誰都知道合肥城裡集結整個廬州府財富,攻破廬州府不僅可以獲得大量人口,還有數不清金銀財寶,以及大量武器等軍用物資。

打定主意後,全軍立即埋鍋造飯,吃過晚飯後,參與下半夜攻城部隊立即休息,吳阿楠也派人在城下叫陣,迷惑清軍明軍在下半夜攻城意圖,迫使清軍在上半夜強打起精神,防備明軍攻城。

但是明軍只喊不動,到了半夜時分,也都喊累了,紛紛回營地休息,清軍見明軍放棄叫陣,在繼續觀察一段時間後,以為明軍不會再今晚攻城,大部分清軍將士也都放鬆警惕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