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箕在街頭上來來回回走了三圈,在長樂街和安樂街流連忘返,這裡是黟縣最繁華地方,也是人口最密集街道,在這裡他可以找到清軍沒有入關前,各地人聲鼎沸的影子。
很久沒有這種感覺,吳應箕像是回到當年,那時候江南還是一片太平,雖然老百姓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可沒有受到戰火波及,日子也還過得去,他站在街道正中央,這裡時不時手持長槍的城防軍走過,他們負責維持城市秩序,長樂街上小吃多,一些像是民夫的男子,下工後會從口袋掏出幾枚銅子,給家裡孩子買上一些糕點,生活條件好一點的會買上一些精糧,回去給全家補一補,多麼祥和之景,讓吳應箕感覺到通體溫暖,或許秦楚是對的。
他突然覺得這和平來之不易,而這和平締造者就是秦楚,秦楚想和金聲恆議和,吳應箕也忽然理解秦楚為什麼要這麼做,大明朝人口不多了,需要爭奪人口和休養生息,哪怕是休養三個月,對大明朝來說都是寶貴生存時機。
他還在流連忘返的時候,李非帶著一隊城防軍士兵來到他的身邊,說道:“吳推官,可算找到你了,我是徽州府城防軍千總李非,特奉命保護你。”
“是李千總啊,不用你保護我,這城內真好啊,君不見華夏大地屍骨累累,今日在黟縣,讓我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李非自豪的和他說道:“這一切的感謝秦大人,秦大人給我們帶來久違的和平,在黟縣百姓都能夠分到一塊田地,老百姓沒有生活來源,秦大人命令工部和後勤部組織老百姓修建大型工事,你看這城內處處都是箭樓,還有城外房屋,都是老百姓給我們修建的。”
吳應箕問他老百姓會給你們免費修建?
李非有些可惜的他說:“可不,只要能夠幹活的,每天都有工錢,還有稀粥和饅頭,足夠養活一家五口,這一次是韃子進攻徽州府,導致有一些地方沒有來得及播種早稻,等秋天到了,糧食可能會減產,不過沒有關係,沒有糧食,秦大人也有辦法。”
“什麼辦法?”
“搶韃子的啊,我們現在的糧草,有一部分是侍郎大人供給,其他全部是從饒州府韃子手裡搶來的,現有糧食足夠我們撐到秋收,不過我們也有苦衷。”
李非言語中透露出一種無奈,吳應箕不禁問道這是為何?
“越來越多難民投奔我徽州府,後勤壓力極大啊,秦大人又帶領大軍支援池州府,我們缺少士兵,可府內人口又增多,這樣下去糧食撐不到秋收。”
吳應箕問他:“不可以繼續搶韃子嗎?”
“搶不了了,韃子也學精明,不會把糧食都放到一個地方,每一次出征也不會攜帶大量糧草,以免被我軍搶走。”
李非作為城防軍千總,暫時沒有出征任務,作為守備部隊,每日糧食要比野戰部隊少一個饅頭,他始終站在吳應箕右側,吳應箕點點頭,繼續在黟縣城內逛街,李非還邀請他去武亭山和林立山去看一看,這兩處也有難民聚集,因為人口過多液晶成為新型城鎮。
吳應箕就想呆在黟縣,感受著片刻溫暖:“我就不去了,秦指揮使不是要和韃子議和嗎?我也想去聽一聽,正好看一看韃子貝勒爺尼堪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