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樓名字上充滿了風塵氣息,可事實上,它代表著北桑城煙花地最核心的位置,是姑娘們輪番演出的地兒,無論是地勢風水還是建築規格都到了一個頂峰。
祝平娘用的巨大畫舫更是花月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常用來舉辦大型宴會的地方,所以在佈置上已經趨近於完美。
這樣,李知白可以充分體會到當今姑娘的審美與她那時的區別。
在她那個年代,區區青樓裡的姑娘是沒有機會用這樣的畫舫做宴廳的。
想了想,李知白又覺得與年代沒有關係,只是她的桐君慣著這些吃過苦的孩子。
李知白來到了一層的角落,正站在階梯上依著扶手平靜的看著滿廳的姑娘。
頂上是明亮燈光,映照著李知白耳邊的頭飾,散發著閃閃的光亮,十分的晃眼。
這是桐君非要她戴的首飾,還算好看。
她沒有去參加姑娘們的宴會,只是在角落裡安靜看著,將桐君的這些女兒面上的嬉笑、口中的玩笑盡收眼底。
與想象中的濃妝豔抹不同,這兒許多的姑娘都只是與她一樣簡單帶了一個銀飾,隔著老遠看著舞臺,就能看到妮子們頭髮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只是佩首飾的女子多半坐在靠舞臺比較遠的位置,前排那些姑娘多半都是簡單扎一下。
李知白想了一會兒,就覺得也許是做前面首飾反光會影響了後面的體驗?
笑了笑。
李知白蠻喜歡這種在細節發現生活美好的微小幸福,這也是她為何堅持在生活中不動用修為。
看了一會兒後,李知白髮現與其說是什麼宴會,不如說是普通的家庭聚會,在這裡的姑娘做什麼的都有。
有打牌面上貼條子的,有聚在一起分享美食的,有聊八卦的,還有小丫頭給大丫頭捏肩,自己還笑吟吟的。
甚至,李知白還瞧見有姑娘躲在角落裡親近。
她瞧見了那一幕後,一時無言。
本想說有傷風化,但是一想到這兒本就是青樓,所以奇怪的人不是那些親近的姑娘,而是自己。
lingdiankanshu.
算了,還是瞧瞧高雅的吧。
她看向臺上撫琴的女子。
華彩間,琴師姑娘一身豔麗紅裳,裙襬極長,而她就跪坐在她的裙襬上,面前放著一張古琴。
這一幕很好看,像是朗月和星辰所散發的光輝,琴師與七絃是最和諧的一對,是最美的風景。
燈光灑在琴師的一身黑衣上,被吸收了光華,卻反倒更映著幾分清冷。
琴師修長手指在琴絃上輕輕一勾。
“錚——”
琴聲在宴廳中靈石的影響下放大,傳播到宴廳內的每個角落,讓即使伸出最嘈雜的打牌處的姑娘們也能清楚的聽見。
只是一縷小弦,李知白就知曉這琴師女子手下是有真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