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5,涵洞,並非第一現場,死後焚屍拋屍,手錶,車鑰匙...”
透過周南的描述,沈沂之精準挑出幾個關鍵詞,足以將整起命案框架撐起來。
吳工反覆觀看幾張照片後,把手機傳到了旁邊,遺憾表示,“從燃燒後的形態來看,助燃劑應該是汽油,而不是特殊的化學制劑或其它,如果附近加油站沒有發現,那出處應該比較難以尋找了。”
周南聞言不由豎了豎大拇指,經過現場提取物鑑定,助燃劑的確是汽油,調查也果如這位吳工所說,截至目前沒有發現線索。
順手自覺接過手機的是歐主任,作為法醫專家,他自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死因是頸部遭受暴力導致的機械性窒息死亡吧,看痕跡作案工具可能是鐵絲一類的物什?”
好傢伙擱一般人敢不敢看的另說,但就這黑黢黢的一團,也不知道您是咋連兇器都能目測出來的。
周南又點了個贊,“根據屍檢報告,死者軟組織和顳骨巖部出血,結合有機械性窒息的徵象。”
這話無疑是在說歐主任的判斷無誤了。
這時手機又傳到了另一痕跡專家班處長手上,他的注意力就沒在屍體上,指著那把燒焦的車鑰匙言簡意賅道,“五菱mini小麵包的。”
呃,也挺離譜的,畢竟這鑰匙塑膠外殼都被大火燒變形了,裘副隊派人跑了全城多家4s店,到現在還沒能最終確定呢。
楊帆一手盤著核桃,一手接過手機看了幾眼,無語凝咽,“大大的壞,表面線索都被你們說完了,讓我說啥?不過老沈,死者這手錶倒是和你同款,西鐵城,質量槓槓的,被燒成這樣居然都沒爆,15號,9點32分,這不焚屍時間就有了嗎,這時間段前後路過該段高速的車輛全排一遍還怕查不出來?”
要不得說都是刑偵老手呢,除了尋找屍源,重案支隊目前主要偵查方向還真就是這個。
不等周南說啥,沈沂之先一擺手,特色冷臉道,“你對g45這一路段不熟悉,無論向南還是向北,與國道省道交叉,卡口有好幾個,而且第一現場無從判斷,可以是50公里,也可以是80、100公里,想排查異常車輛,難度恐怕不小。”
這隨便一處,即如數家珍的樣子,非數十年老刑偵不可得了。
反正烏戟表示,手機裡那些照片他看過後,並不能馬上得出以上結論,別看聽著好像很容易,其實非深厚專業知識和經驗不可得。
雖然這些分析都在重案支隊已經分析和調查的範圍內,周南仍覺著賊順暢,那麼多人搗鼓了一天的東西,人家掃了一眼就給出了,就問擱誰誰不順暢吧!
要是咱日常能有一支這樣成員組成的團隊...好吧也就只敢想想,別人單位也不可能放人,資深刑偵專家啊,甭管哪個領域的吧,誰不捂得寶貝一樣?
周南接回手機,“那依各位專家看,這案子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容易找到突破口?”
沒人主動開口,要說這起命案說簡單也簡單,即便找不到屍源,只要肯花功夫,把案發時間段前後的車輛一輛輛排摸過去,總會有收穫...但想快速突破就比較難了,而看眼前這位的意思,明顯是打著後面這個主意。
沉悶了數秒後,沈沂之酌情道,“心理側寫是你周支的強項。”
咦咦咦,終於要槓上了嗎?
啊對,沈沂之自認為寫實的陳述表達,又成了眾人眼中的“挑事兒”,這不分明是在架周南,讓他對嫌犯進行側寫嘛。而又眾所周知,側寫需要的條件比較苛刻,且很容易翻車。
周邊氛圍的微妙變化,周南其實挺莫名其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