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周南,食堂秩序終於恢復正常。
只是原本週支的位置,現在坐的是徐支。
“今天分析會你的表現很不錯,小孫那邊剛打電話來說,五個證人中有三個覺得照片中人就是老高,還有兩個拿不準,但也覺得比較像。好在高鳳翔本身就是部b級通緝令物件, 掛出去繼續向社會徵集線索就是了。”
開口的很明顯是徐蘭,而她指向的物件也很明顯,宋史。
還不等宋史興奮,徐蘭話鋒一轉,“雖然結果是好的,但中間的問題同樣明顯,你的推論看似精彩,實則存在許多或然性,關於逃犯、指紋、甚至嫌犯到京不久的推論, 都並非完全站得住腳。”
這點...宋史自己也承認,無論哪個推斷,答案都並不唯一,但推理這門科學本就是基於或然性啊,而且事實是他成功了,他贏了周南!雖然因對方平淡的反應,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就是了!
能當上支隊長,沒有簡單的角色,且又經過數日的相處,足以使徐蘭瞭解到宋史的一些想法。
“年輕真好啊...”,意外的, 徐蘭並沒繼續“說教”,而是感慨了句。
武德力是真懵,盧世明倒是有那麼絲意會的意思。
“沒有批評的意思, 年輕人有衝勁敢挑戰這都是好事,不然社會哪來的進步?”徐蘭拿起了筷子擦拭了幾下,“但切忌被矇蔽雙眼,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一面。”
武德力,盧世明,“?”他們坐這是不是有點多餘?
宋史下意識想反駁什麼。
徐蘭筷子一橫,“不服氣?這麼說吧,周南偵辦的案件中,被當成案例進課堂的不在少數。”
那意思,往不好聽了說,你小子玩的不過都是當年人家玩剩的,沾沾自喜個啥勁兒?
宋史默。
盧世明則在腹誹,蘭姐您說您平時多直爽一人,怎麼忽然就拐彎抹角了起來。
其實徐蘭也不想絞盡腦汁的拐彎抹角,只是不想眼見一顆好苗子走上歧路。較勁可以,過猶不及。
宋史本就是聰明人,覆盤全案後,果斷察覺出自己確實比平常多出幾分武斷,這次能成功找出嫌犯,運氣佔比極高。
“您說那大姨究竟是為了什麼每天來這裡說情?歸根到底,難道不是想要回自己的錢嗎?”
令人迷惑的,是自省後的宋史居然問出了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問題。
按照一般邏輯的確如此, 借出錢去, 是為了得到更高額的回報,如果小夥兒真的是詐騙,關進去想把錢再要回來可就更難了,甚至有可能沒戲。
“一方面吧,”徐蘭擦完筷子沒夾菜,又撂了下去,“不過我敢肯定,這大姨內心深處是非常清楚到底怎麼一回事兒的。”
窗外周南和大姨倆人說著啥沒人知道,只是能看出大姨的表情漸漸少了分堅持,俗稱犟,多了幾分...感性?
不知道該如何準確形容,只是宋史知道自己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周南時,得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