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反駁。
想必這會議室內,沒有人比楊副局更有資格說這句話,畢竟當事人周南同志出自他城東。哦不對,準確的說,現在仍是城東分局的人。
出乎意料的是,楊副局並沒從工作能力、成績或者問題等方面著手,反而甩出了一句看似不相干的話, “我注意到,221年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部裡開始公示了。”
沒人覺得這句話會是無緣無故,包括張盛遠在內。
忽然有人提了一句,“我記得當時,是有把周南申報上去。”
一語解惑, 這必須是申報成功了呀。
見狀楊副局這才繼續,“滿打滿算,周南同志在刑偵一線也不過才步入第七個年頭, 其他各類案件就不提了,各位有興趣猜猜他破獲過多少起命案嗎?”
多少起?
即便不搞刑偵,一些大概齊的資料在座各位還是多少有點數的。
以市局為例,命案發案率總體是呈下降趨勢的,十年前每年能有五六百,現下可能不會滿兩百。其實不止京都,縱觀全國形勢應該都是如此。
就這兩百,還得分散到各個轄區,要知道光分局,咱京都就有十九個。即便不平均,分到城東,理論上每年也剩不到多少起。
雖然不準確吧,大概齊。
好吧,就算你轄區高發,一年發生個20起,再加上積案清理, 7個年頭,200頂天了吧?
也不在意沒人“捧場”, 楊副局自問自答道,“426起,還不包括他沒掛名參與的。”
沒掛名很好理解,比方最近的那起重案支隊的案件,某種程度上來說周南同志就是在義務勞動。當然也不能這麼說,畢竟咱是講奉獻的隊伍。但這個資料還是狠狠的驚了在座眾人一把,方方面面那種。
426÷7等於?
略一計算,明顯不合常理啊,這得是一人把京都整個市的命案都包攬了?
本來震驚的氣氛,霎時有點跑偏。
說起這組資料時,楊局自己也有幾分無奈,不往遠了搗鼓,就說最近這一年,轄區發生過多少起命案,他簡直都不願意去回想,但氣氛這塊,必須還得拿捏回來。
“肩負使命擔當, 命案必破、速破, 一直是周南同志奉行的準則,想必這組資料也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
沒人能反駁, 連羅勝都默默收回了話頭,因為他的資料沒這麼精準,看得出周南曾經的這位頂頭上司,是真用心了。
於是楊副局繼續發揮,“還記得他剛進來的頭幾年,平均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外地出差。讓我記憶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出差去江浙一帶,輾轉數地,不眠不休連續作戰一個多月,破獲了3起命案,帶回了4名嫌犯,那一年,他才23歲。”
“遠的這些就不提了,從去年京郊水倉投毒事件解救五千村民表現出的擔當,再到今年深港萬人體育館炸彈事件表現出的冷靜,還有破獲樁樁件件分屍挫骨揚灰奇案時表現出的組織領導能力...”
句句沒回應張盛遠,卻又句句正中靶心,就問您,別說年輕人了,有幾個老經驗老資格能做到這點?憑什麼就斷定年輕人沒有駕馭各種複雜情況的水平和能力了?
發言並未結束,常服下楊副局的身形愈發筆直,“命案不僅僅是必破,而且絕大多數案件是在接警後24小時內速破,去年以來破案時間最久的一起命案,用時也不到一週。”
這話後半段就經不起考證了,反正連楊副局自己都沒法完全統計,在座其他人更甭提。但也沒人關注這個,不止因為楊副局老神在在的表情,更因為這樣的成績,亮眼到足以蓋過其他一切。
谷熳
但除了這半句,其他話可都真的不能再真,也是周南當上支隊長後,一年有半年在路上的情況才開始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