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資訊同步傳遞。
在詞條登上熱搜的那瞬,周南在央美的演唱影片就迅速傳開。
“我母校哎,這是5號樓門口!”
“沒錯,就是央美五號樓,我剛打那上課出去陪女朋友逛街,現在就突出一個悔字。”
“兄弟,女朋友在路上了。”
“又見反詐宣傳?這波熱度不是去年就過去了嗎?”
“反詐,永遠在路上。”
“......”
漂亮!炸場擾亂校園秩序這段,看來是順利忽悠過去了,但關於該起事件的討論才剛剛開始,首先是歌曲本身。
“笑不活了家人們,在美術學院唱歌?周警官還真是永遠不走尋常路。”
“求問這什麼曲子,還挺好聽的感覺。”
“《少年壯志不言愁》吧,之前有人提過的,這歌可惜了,算是周警官的冷門作品。”
“歌頌警察的,難得的精品,推薦去聽!其實我個人覺得當成人民警察警歌也是不為過的。”
“贊同。”
意外推廣了一波“冷門歌曲”後,討論聲音又轉向了他處。
“我可沒瞧見任何音響裝置,周南聲音如此清晰果真合理?”
“槽?我剛才就在現場,而且去的晚站的比較靠後卻仍能聽清,你這麼一說我才意識到,這不科學啊...”
“沒什麼不科學的,有實力的歌唱家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啊這,總是下意識忽略我南是青年歌唱家這一事實,果然流行天王什麼的才更吸引眼球。”
“羨慕現場的兄弟集美,太特麼幸運了。”
“萬人血書求演唱會!”
“我是現場一線深藍南瓜粉,近距離接觸到了南神[叉腰牛逼大發了]。不說了,我要去買彩票了。”
“炫耀d什麼的燒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