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的可以接著參與競價,再決出一個報價最高的。
如此一輪一輪的競價下去,一直到所有行省的銷售權都賣出去。
慶熙皇帝主持的就是宗室參與的那三十個行省的銷售權競價。
那些行省的排序,是按照富庶程度以及人口由高往低排的。
排在第一的,就是大虞最為富庶的一個省。
這個目的就是讓他們在第一輪就開始最激烈的爭奪。
柳青以為宗室這邊的競爭不是很激烈,因為有錢的宗室並不是特別的多——他們躺著就可以過上富足的日子,掙錢的動力不大,所以鉅富之家就不多。
拿三十個行省的名額給他們,純粹就是為了給他們多找一些差事,減輕內帑的壓力,也讓她們出來替皇室分擔一些火力。
可是沒想到,第一個行省的報價就已經在白銀十萬兩以上了。
不是說不值得那個價格,而是柳青不大能夠想明白,他們哪來的那麼多錢。
——他的訊息還是有些不大靈通,不知道有了很多場外力量加入到了其中。
報價最低的都達到了十二萬兩。
報價最高的,竟然達到了十八萬兩。
而且,報出這個價的並不是什麼親王、郡王,只是一個輔國將軍。
以大家對他的瞭解,那就是一個家境普通的宗室。
柳青甚至都不記得這個人叫什麼名字。
當宣佈那個人獲得該行省接下來十年的銷售權時,現場一片震驚。
甚至有人問他拿不拿得出那個錢來,要是拿不出來虛報數字,那就是欺君之罪。
那個人樂呵呵的說道:“錢都已經準備好了,不用兩個月時間,三天之內就可以交清。如果交不清,皇上砍我的頭就是了。”
看他那一份自信,就沒有人再懷疑他了。
第二個行省,市場沒有第一個行省那麼大。
可是,第一個行省報出了十八萬兩白銀的價格,也讓那些競價者對這一場競價的殘酷性有了一個更深的瞭解。
他們知道了,想要獲得銷售權,那就必須要將價格報得更高。
反正一個行省十年的銷售權,比朝廷鹽場低出一半的拿貨價格,可以確保他們在十年之內賺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