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他想,也邁不出那麼大一步來。
相對來講,坩堝鍊鋼法要簡單很多,以現在的工藝條件,只要明瞭操作程式,完全可以做到。
而且高碳鋼的用途還挺廣泛的。
用來打造刀劍這樣的冷兵器,非常的適合。
現在還是冷兵器時代,刀夠不夠鋒利,對戰爭的勝負還很重要。
冶煉什麼鋼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試驗這個新設計的鍊鋼爐和焦炭這種新燃料配合到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柳青雖然沒有相關的經驗,但他能夠指導那些冶煉師傅的操作。
他提出的是理論上的東西,冶煉師傅則負責實操。
這一次他全程跟進。
有了上一次鍊鐵爐的成功,他的信心也足了很多,現場指揮的時候氣定神閒,一點都看不出是一個外行。
在繁瑣的工序之後,在漫長的期待之中,那一爐鋼終於煉了出來。
鋼水流出的時候,沒有人歡呼,所有人都很緊張。
這流出來的是鋼水還是鐵水,很多人都不能確定,自然不到慶祝的時候。
就算煉出來的是鋼,也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好鋼,是不是比這個世界原有的炒鋼法、灌鋼法煉出來的鋼更好。
如果沒有更好,那麼柳青費了那麼多人工整出來的新玩意兒就沒什麼價值可言了。
鋼水流入早準備好的模具,冷卻之後,變成一塊塊的鋼條。
那一塊塊的鋼條,比較適合來打造鋼刀。
冷卻之後,有資深的鐵匠拿了兩塊鋼條敲擊了一下,仔細的聽著聲音。
臉上現出喜色,大聲道:“是好鋼!最起碼比九鍊鋼要好!”
在沒有發明炒鋼法、灌鋼法之前,想要獲得好鋼,就只能讓鐵匠用生鐵一次次的回火鍛打。
這樣的程式重複一次,就是一煉。
一些著名的寶劍號稱百鍊鋼,就是重複上百次這樣的程式。
工藝倒是簡單,就是效率太過低下。
如果這一次剛出爐的鋼質量就超過了九鍊鋼,這顯然是一次勝利。
很多人臉上都現出了喜色。
柳青沒有。